3)第一千章 保底战术与战争的做功公式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作战,可于后路备下拢兵队伍,以备败军之时。

  一支数万人的军队,只需留下拢兵队伍二百余数,此二百余人全用低级军官担任,二百人再配以整套旗号,只费二百人力,可换来败如山倒之际大军可以最快速度重整再战。

  又有,孤道一条,虽有聚拢溃兵之优势,但若敌军压着溃败之势迅疾压来,我亦有全军皆崩之危。

  道路四通八达之时,溃兵四散而逃,兵力尚能存留一二,可孤零零一条独路的情况下,万千大军,逃无可逃。

  由此,再有反制之法,既然,孤道之上,我方溃兵容易被敌军尾随而来被一举从头到尾杀穿,那么,必须得阻挡敌军追兵。

  问题又到了,为能阻挡追兵,得留下作战人力,这又涉及到权重问题,同样的兵力,投入前线作战远比留在后边防备万一来的有用。

  留下防守兵力是为了以小博大,以少量兵力的投入换来败军之际一个起死回生收益巨大的可能,所以,留守兵力必然不能太多。

  兵力又少,又要能阻拦敌军,此时,以少量兵力发挥更多作用的方法是,在兵力之外想办法,比如车阵,比如壁垒,解决方法遂就有了。

  又恰好,孤道往来隔绝,孤零零一条道路,正方便构建壁垒,而岔路则就不同,岔路繁多的路需要在每一条分路都修建壁垒,而这又需要众多人力,与以小博大的最初目的相违背。

  于身后孤道中筑壁垒以防不测之法,有两合,一合为人力之合,二合为地理之合,人力之合为,恰好少量的人力必须要借助壁垒才能有阻挡敌军追兵的能力,而地理之合为,又恰好,只有一条孤路,只需修建一道工事就可以阻挡所有来敌,工程量小,又恰与少量人力相匹配。

  到这一步,溃败一方有壁垒兜底,不至于被从头杀穿到脚,也就因此有了收拢兵力的可能,同样也就有了卷土再来的可能。

  反之,若从攻方来考量,追击溃兵,自然是该派轻疾神速的骑兵追击最好,可对方后路有一道壁垒横亘,骑兵急切杀至,骑兵又无攻城拔寨之能,追击之势只能被迫中断。

  为反制守方的壁垒,追击的骑兵最好带有攻城器械以具备攻打壁垒之能,可正常的攻城器械一般体积极其庞大,骑兵几乎无法携带的了。

  于此时,骑兵队或不必携带大型器械,因,于此情景下,守方为以小博大,屯留于后路的兵力必然不多,人少,也就无法构建出太过高大坚固的壁垒,所以,小型器械便足可克之。

  按巨鹿军一贯的技术思路,巨鹿军已经有了可以拆卸的折叠梯了,那自然,为了骑兵能够具有攻略壁垒的能力,会特为骑兵或是为特种作战特备一种可以拆卸的精巧的小型攻城器械,一具器械分做数十个零部件,由数十骑兵分别携带

  请收藏:https://m.wan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