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一千章 保底战术与战争的做功公式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旦遇到敌方壁垒拦路,骑兵下马瞬息间把零部件拼成攻击器械,不待敌军做出反应,借助器械之力,瞬息破之而过,唯有如此,才能在溃败方有壁垒的情况下打灭其所有再起可能。

  再反之,溃败方反制追击方的器械之法,追兵只有骑兵,只有极其少量的超轻型器械,反制之法就太多了,而最简单的反制之法——溃败方只需提前在壁垒处布置一二器械,以正经的器械对阵对方的微型器械,毫无疑问是完全压制。

  在特定的,孤路作战,追击与溃败这种场景中,时间于溃败方有利,而与追击方紧迫。在此场景中,溃败一方于有壁垒收拦,溃败方只需原地把溃兵一**收拢起来就是,而追击方则要兵贵神速,稍有迟慢,等溃败方从容收拢起兵力,随着收拢的兵力越多,人手就越多,人手越多收拢兵力就越容易,收拢兵力越容易,人力就越多,收拢起来更容易……

  这是滚雪球一样的优势积累,一旦未能及时打灭溃败方重聚的可能,溃败方转瞬间将恢复战力。

  简而言之,作以比喻,十万人攻破一处壁垒不难,可十万人要在片刻时间内攻破壁垒难度很大。人力优势在时间劣势面前,人力优势根本无从发挥出来。

  由此,或可得出,战争胜负比拼的不是人多,也不是战斗多久,而是——做功多少。

  十万人攻城一日不能破城,一万人攻城十日却可破城,根本原因在于,在攻城过程中,十万人力也好,一万人力也好,攻城之中并无法把所有兵力完全投入,也就是,在某种程度上,十万人攻城和一万人攻城人力投放效率是一样的。

  既然人力投放效率一样,那么十万人攻城一天跟一万人攻城一天对守军的杀伤也就一样,一万人攻打多长时间才能对城池造成足够的破坏,十万人也需要同样的时间。

  由此,战争根本法则之一凸显了出来,击败对方的方法是,使对方达不成既定战略目的。

  基于这一准则,破坏敌军战略目的的方法有,可降低敌军作战效率,比如,壁垒,壁垒有时于守方并不一定给守方带来了战术优势,但如果限制了敌军兵力投放的速度,哪怕双方交换高达一比一也无所谓——只要,敌方投放效率足够低,低到一天只能投放一个人的话,那守方一天只损耗一个兵力,照这样算,一座五千人的城池,攻方一天损耗掉一人,得五千天十余年才能把城池中所有人消耗的一干二净。

  这就是,通过降低敌军作战效率,来达到破坏敌军战略目的的方法。

  还有,降低敌军作战时间,一样能使敌军功败垂成。

  比如,一支兵力强盛的十万军队,这支军队战力能十足十的发挥,那么,便用断粮之法,袭击敌军粮草,使得敌军可作战时间大为缩短,那么,那么,十万人作战效率极高的军队,苦于没有足够作战时间,效率再高,整体能达成的战果仍然极其有限。

  效率足以阐明某些根本核心道理,物理中讲,做功公式是,做功效率x做功时间=做功总量。

  战争,是做功吗?

  当然也是。

  战争既然是做功,那么公式就是一样,无论是改变做功效率还是改变做功时间,都影响总做功量。

  做功总量是,对人员杀伤,对城池破坏程度,对士气打击,等等,达成这一切战果的统有公式式,战果大小,一取决于效率,二取决于时间。

  请收藏:https://m.wan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