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九十五章 工技突破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后,对应窑里的钢条取出来,各自包好。

  分类过程事关重大,一点马虎不得,李孟羲带着人亲自忙碌,不假他人之手。

  在忙碌过程中,李孟羲发现了有趣的现象,从第一窑至第十二窑,窑里显得较为干净,而越往后,窑里越是黑乎乎的,这说明,前边的窑实在太小,窑里的氧气不够,烧不一会儿就停了,所以,窑室内没有飘散的炭灰。

  到后边,窑室越来越黑,再看取出的钢条,钢条也是越来越黑。

  一开始,钢条上边的黑色还能拿手曾掉,到后边,五十窑之后,钢条上的黑色曾不掉了,吐了吐沫拿衣服使劲曾也曾不掉。

  李孟羲握着略微带着热量的钢条走出窑室,他对着亮光把钢条看了又看,看着黑不熘秋的钢条,他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猜对了,土窑果然是可以渗碳的。

  热处理过程中有很尴尬的一点,本来吧,灌钢术造的钢,炭含量非常合适了,但刀剑必要的热处理,像是退火回火阶段,刀剑需要保持一定的温度保温一段时间,这可要了老命了,炭钢里是有炭的,在高温保存长时间,那很显然,刀剑外层的炭会大量丢失,这就造成了,刀剑外层会脱碳,会偏软,这严重影响刀刃和刀身的强度。

  针对这一点,最好是渗碳补炭。

  但是,尴尬的就在这里,依古代的热处理条件,除了炭火,没什么别的好的加热保温手段了,炭火一烧,刀剑还是得脱碳。

  要考量两点,一是,得让刀剑长时间保温,二是,不让氧气发生作用,避免脱碳,能同时达成这两者的,只有用闷炭的方法。

  制作木炭的时候,后半程会把窑整个封起来,彼时,在密封环境中,窑里的氧气会消耗完毕,成了缺氧环境。

  且,土窑本身构造决定了,能长时间保温,又是缺氧环境,又是长时间保温,天然适合进行刀剑的热处理。

  而且,土窑还有另外的好处,在闷窑过程中,炭会挥发到到处都是,落到刀剑上,会往刀剑上渗入一定的炭,这就不仅没让刀剑脱碳,反还渗碳了,极大提高了刀剑质量。

  收拢了所有钢条之后,李孟羲带着人去了铁匠营地,铁匠营地那里,有一个沉重的不便移动的铁夹台。

  一百份钢片就地放好,铁夹台旁,李孟羲手里拿着一个薄木板,薄木板上则是数层白纸,若是凑近看一下当能发现,白纸上画了细密的格子还有字。

  从第一行往下,表格第一行分别是,【五尺窑】,【六尺窑】,【七尺窑】……依次向下,排了数页之多。

  而横着的则是,【断裂与否】【弯曲后可回弹与否】,【弯曲程度】三个选项。

  四周,有空闲的匠人们围过来在看,李孟羲任由他们,并未赶人。

  测试开始,首先,拿着尺子在每一根钢条当中画出刻度,

  请收藏:https://m.wan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