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六百九十五章 工技突破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然后,给每一根钢条两端的豁口上系上麻绳。

  这一切准备完成之后。

  第一组测试,乃是五尺窑里的十根钢条,从中随意选取三根。

  刀匠拿起一根钢条,把钢条当中画的记号对准铁夹台中间放了进去,然后把两个沉重的铁砣抵到一起,当固定好之后,刀匠开始缓缓的拉动麻绳(弩弦)。

  李孟羲聚精会神的观察着,他看到,在刀匠缓缓的拉动下,钢条缓缓的开始变弯。

  弯了没多大弧度,咯嘣一声,钢条从中断裂了。

  刀匠心虚,赶忙抬起头朝李孟羲看来,小心解释,“俺都没用力……”

  “无妨。”李孟羲安慰到,“继续。”

  说着,李孟羲拿着毛笔在表格第一行,【五尺窑】之后,【断裂】一竖列,打了个钩。

  对这第一组测试,李孟羲有所预料,窑太短了,里边的氧气太少,封窑之后不待烧一会儿,火就灭了,等于是淬火后的钢条其实就根本没怎么回火。

  还有一点,为统一规格,所有的钢条都是铸造的,铸造的东西,果然强度差劲。

  之后继续测试,第一组的三根钢条无一例外,全都崩断了。

  测试往下继续,六尺窑,同样十根挑其三进行测试,七尺窑一样,八尺窑一样,九尺窑亦是如此。

  往下测试着,变化很不明显,钢铁无一例外的全都一拉就折。

  这不是李孟羲设计的实验有问题,恰恰是,实验设计的极好,窑体长度以一尺一尺极小的幅度增加,变化幅度很是细腻,数据很充足。

  变化微小,很不起眼,但变化确实存在的。

  当到了二十号窑炉的时候,此时,钢条在拉弯过程中,可以拉出一定的明显弧度了,也没那么容易折断了。

  这足以说明,随着窑体变长,随着窑里木炭燃烧的时间变长,窑中的温度也随着逐步提升,反应在钢材上,便是钢材回火程度逐步提高。

  实验到了这一步,李孟羲其实有了答桉,他已经确定了,通过控制窑室空间,从而控制氧气,进而再控制加热时间,进而控制加热温度,这是可以实现批量热处理的。

  因钢材的缘故,铸铁的钢条强度委实差劲,继续往下测试,钢条逐步的越来越柔韧,但是拉到一定程度,必然还是折断。

  李孟羲对钢条的性能有所判断,作为弩臂的钢条既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软,硬度和韧性两者相冲,硬度高了韧性就低,韧性高了,硬度就低。

  硬度太高,钢条太脆,一拉就断,而若是太软,一拉就弯,没有力量,甚至于,再软的话,一拉就变形,回弹不了了。

  一百组测试下去,李孟羲记录了组三百个数据,毫无例外,多达三百根测试的钢条全都拉断了。

  这其中,李孟羲没见到拉弯变形回弹不了的样品,也就是说,所有的钢条,都是硬度过强,而没有出现韧

  请收藏:https://m.wan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