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百四十五章 劳作制度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测试到此,已得到重要成果。

  凭此强力木炭,可使纸浆脱色效果再强一个台阶。

  关羽商量着想再煮一锅木浆以造纸,可李孟羲知道,测试顶多只算完成了一半,这一轮测试用的全都是木头,全都是植物主干的部分。

  而植物,一种植物,有主干,有枝叶,有树皮,有树根,还有花,有果,连果实也有果皮果肉和果核之分,测试远未结束。

  下半部分测试,要更复杂数倍。

  单柳木,就有柳树跟,柳树树皮,柳树树枝,等等。

  再考虑到烧窑制作木炭消耗太大工时工期太长,显然不适合用以测试之用。

  李孟羲想到昨日所想到的,便捷制炭法,把木头装陶碗里,然后碗口湖一层泥,然后把碗直接放到火上烧,这样不用窑了,能快速烧制少量测试之用的炭。

  再考虑到陶碗和泥的密封效果不好,泥封很容易烧裂,而且陶土的传热效果也不好,最好的选择是利用高压锅技术,用高压锅作为闷炭的载体。

  想到这里,李孟羲动身去了铁匠营地。

  这两日,因为造纸术暂时停止,为省柴,高炉也停止了,铁匠们在营地里无所事事,在自发的清扫各处。

  李孟羲直接找到匠人首领,他下达了两个打铁任务。

  第一个是,再做一个高压锅,所有的技术要求跟前一个一样。

  第二个,他委托铁匠们做一些小的铁盒子,铁盒子的形状是扁平的长方体的,有盒,也要有盖子,大小巴掌大就够了。

  若再具体点说,李孟羲要的铁盒子,实则跟饭盒差不多。

  李孟羲需要大量的铁盒子,至少五十个才够,这些铁盒子的作用是用于制炭之时,待日后测试其他材料是,可以一次将几十种植物的根茎叶等组织放铁盒里,然后一次可以制作几十种木炭。

  高炉烧起需要时间,冶铁需要时间,匠人们把融铁打造成所需的物件也要时间,估计一天时间不够制作出所需铁器,尤其是所需的几十个铁盒子,在不能铸造的情况下,得用锤子一锤子一锤子把铁敲出盒子的形状,工作量非常大。

  以李孟羲对现在锻造技术的了解,他推测,估计得两个整日,才勉强能够制造出五十个盒子,也就,高炉得一直烧两日。

  李孟羲在想,锻造工艺中,最高的成本,除了人力外,似乎最高的成本是燃料成本,打铁锻造的时候,炉子得一直烧着,才能一直把铁维持在熔融状态,而一旦把炉子停下,就得重新热炉,预热的时间又得很长。

  据说,现代钢铁工业的生产线,一旦开启生产,数年就不能停,一停生产线上的炉子就得全线加热,加热到了足够程度才能进行生产。

  玻璃生产线似乎也是同样如此。

  这其中,涉及到能耗和利润问题,也就是,炼铁炉相当一部分能量损耗在预热阶段,

  请收藏:https://m.wan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