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百四十四章 最强脱色炭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因天已经黑了,晚上光线不好,不便去测试,李孟羲便把测试放到了明天。

  对于关羽的疑问,关羽好奇那几十碗炭是干嘛的,李孟羲解释说那几十碗炭乃是搜集了能找到的所有木料烧成的炭,待明日,哪种炭最好用,可一试便知。

  关羽了然。

  木炭跟造纸术密切相关,乃是纸浆的脱色的关键。

  夜里,李孟羲早早睡觉去了。

  关羽惦记造纸术的事,关羽在城主府中把看那几十碗炭翻来覆去的看,关羽很想亲自去测试一番,又恐坏了李孟羲的事,只好放弃。

  连几日都没怎么休息好,狠狠地打了个哈欠,关羽也回去睡觉去了。

  翌日,为腊月二十一日。

  这日一早,天气依旧,还是在下雪。

  每每一早起来,院子里就一地白雪,李孟羲对此都麻木了。

  早饭过后,李孟羲送弟弟去上课,待回来,他跟关羽立刻开始昨日未完成的测试。

  昨日已将各种木炭闷好了,各种木头的炭,每种木头闷了二两炭,总有几十种之多。

  第一步,李孟羲去找来许多只陶碗,陶碗找来之后,三四十只碗把矮几放的满满当当还放不下,李孟羲看着这些大大小小参差不齐的碗,他多少有些无奈。

  碗大小不一,甚至因为烧制之时用的陶土不一样,碗的颜色也不一样,测试的时候,要根据墨水的浅澹来判断木炭的吸色效果,碗的底色不同,就会影响墨水的颜色,这会给测试带来多大的误差啊。

  李孟羲此时心里有了决定,无论如何,得想办法把玻璃试管等各种玻璃器材弄出来,不然没办法精密实验。

  如果玻璃器材弄不出来,那最次最次,得把白色瓷器做出来,白色瓷器也能很明显的显示出反应中的颜色变化。

  以李孟羲的直觉,他觉得,白瓷可能远比玻璃好做,他判断的依据是,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白瓷,而直到很晚之后,才有生产透明玻璃的技术。

  现下身处汉末,汉代已经有瓷器的烧制技术了,只是技术还比较原始。

  有技术基础在,便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进。

  李孟羲暗暗记下了,得空得烧瓷器,一般的瓷器还不行,得白瓷最好。

  找来的三四十只碗中,李孟羲从中挑出颜色最突出的一些,把这些颜色突兀的碗除去,然后剩下的都是颜色比较接近的,这样,当能把误差降低到最低。

  到第二步,添加清水。

  因碗的大小不一,碗又不像试管一样有刻度,所以李孟羲便只能用简单的方法,不管碗大小如何,每只碗中,放清水两勺,不管多大的碗,都是两勺。

  这是第二步。

  第三步,配置墨水。

  关羽在边上研墨,已经把墨水磨好了。

  此一步,需要向每一只碗中,滴入同等滴数的墨水,也就是,如果第一只碗里滴三滴墨水,最后一只碗里

  请收藏:https://m.wan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