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千零四章 孔明灯联络法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信息传递的距离更远;其四,风筝有绳索固定,容易控制,抗风能力更强。

  权衡比较之下,夜间孔明灯性价比高,白风筝性价比高,性价比最高的,当属结合二者之长,以风筝吊挂灯笼的方式效果最佳。

  由此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以明语传递消息,守军可见,攻城的贼军也可见,贼军能看见信息,有所准备,内外合击就失去了突然性。

  在这一刻,李孟羲想到了采用明语加密法。

  汉末三国有杨修这种聪明人,曹操以鸡肋为宵禁口令,杨修立刻就猜到曹操要退兵了。

  那么,待来日,向蓟城守军发以类似“鸡肋”的信息,守军当中若有聪明人,当能立刻从表层消息中揣测出深层含义。

  来日所需传达的信息是,让守军“出城合击”这一信息,简略之,就是“合击”二字,那么,该如何以明语藏下这二字,又如何确保守军能够揣测出真实信息呢,李孟羲觉得这很像猜字谜的游戏。

  李孟羲向众人简略讲述了字谜的内容,然后发动大家一块构思“合击”二字的藏谜之法,到此刻,文化水平显得殊为重要,一众军官中文化水平高的那些已开始皱眉沉思,文化水平低的那些比如赤支儿,抓耳挠腮的。

  良久之后,众人一起思索的结果,不过是把“合”这个字拆分了,拆成一人口三个字,守军见这三个字,一拼凑,便是个“合”字,那,合又是什么意思,稍微一细想,是合击之意。

  这么简陋的字谜显然不能令李孟羲满意,李孟羲想到,字谜得结合文字,结合当时社会风俗,等等因素构成才能完美,李某人自知自己既不能熟知汉末的繁体古文字,又不能熟悉汉末的风土习俗,显然是出不了太巧妙的字谜的,而再看众人,刘备就算了,刘备能读的书,写的字,可刘备显然不是学问高深之人,也就难以设计出巧妙字谜。

  李孟羲一时想到很多,他想到了后世二次世界大战之时,英国召集了大批文字专家民俗文化学家去破解德国的电报密码,以前只把这当做故事来看,现在却明白这个故事当中隐藏着有用极有用的信息。

  英国召集大批文字专家,文化专家,民俗学者来破解密码,这蕴含的信息是,可以用民俗文化内容编译密码,反之也可以用民俗文化内容进行反向破解。

  在汉末社会习俗和民俗文化背景下,曹操觉得进退不得,会想到鸡肋,同时杨修听到鸡肋二字,就反推出曹操有意想撤兵了。这就是发生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一次密码编译与破解的过程。

  而在一个没有鸡存在,没有吃鸡文化的异文化背景下,当异国窃取到“鸡肋”这个情报,是很难理解这个词到底意味着什么。所以,二战当中,英国召集大批民俗文化学者来意图破解德国

  请收藏:https://m.wan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