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百九十一章 全境反攻(二)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反攻尹始,挡在诸部乡兵面前的当头问题是,情报问题。

  出军在外,首先得知道路途,可巨鹿军作为一支外来军队人生地不熟的,几乎是两眼一抹黑,纵是招募乡人做向导,乡间百姓可能一辈子都没出过远门而频繁更换向导,又极影响行军效率。

  行军作战最有效率的探路方法是,以向导结合斥候,以斥候为前驱,由斥候来作为大军耳目替大军探路,可问题在于,斥候人手不够。

  协防诸郡的巨鹿军士卒每队只有五人,这五人要协助乡人构筑防线,要征集粮草兵器,还要征兵,要练兵,要对纪律严防死守,故而在作战手册中每队五个乡兵都详细划分了各自的职使,每队五个乡兵,有征兵官一人,练兵官一人,军法官一人,征粮官一人,剩下的最后一人,为斥候。

  每一地,巨鹿军只有斥候一人,所处地域人生地不熟的,区区一名斥候完全无法胜任引导大军的任务,但,斥候无法在一日之内摸清路况,不意味着花三十日时间还摸不清路况。

  巨鹿军在各地驻防了一月,斥候同样在外忙碌了足足一月,斥候仗着马匹的超强机动性,一日就可探查百里,三日就是三百里,在长达一月的漫长的时间跨度上,斥候足以把方圆几十上百里大大小小的路全部探查完毕。

  这又是十面埋伏之法精义的运用,斥候们的努力成果累积了下来,三百名斥候可以引路,一名斥候花一个月时间一样可以引路。

  在行军的最开始的几十上百里路,不管各部从哪条道上走,在路边必能找见斥候留下的引路标记。

  斥候留下的标识总共有两套,一套为引路纸旗,一套还是旧的插枝垒石之法,按李孟羲等人的想法,双重保证更为可靠,结果高层显然误判了情况,按张飞在洛阳的经验,张飞在洛阳时假借官府之名立下聚兵旗帜,并恐吓百姓们谁敢乱动旗帜必处以极刑,在洛阳,百姓真被吓住了,百姓不仅不敢乱碰旗帜,还怕万一旗帜没了被官府怪罪不得不派人日夜盯守着。

  有先例在此,巨鹿军一众高层认为,按同样的方法,应该能禁绝百姓随意破坏之举,可李孟羲也好关张刘备也好,他们都忽略了,情况不同了,在洛阳能恐吓百姓,在诸郡乡野也能恐吓百姓,可此番,巨鹿军的威慑力因为巨鹿军诸多收买人心建立信誉的义举所冲澹了。

  百姓们见到了巨鹿军行事仁义,还受了巨鹿军送出的药材,当听到巨鹿军说“谁敢乱动旗帜就杀谁的头”的说辞时,百姓们不怎么信巨鹿军会轻易杀人。

  巨鹿产的纸张是稀罕物,纸旗遍地插的都是,百姓们见了能不偷摸的想给弄回家去,为此付诸行动的人不在少数。然后,旗帜被偷了,哪怕巨鹿军士卒知道旗帜是谁偷的,也根本

  请收藏:https://m.wan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