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百二十三章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然后百姓们就赶紧动手私酿,反正酒卖不出去还能喝。

  巨鹿跟他处人心不同就在这里,别处百姓听到官府有想收酒的意图,百姓甚至不会相信官府会拿钱买,百姓更担心官府抢夺,于他处,百姓们听到收酒的风声,不仅不会酿酒,还会赶紧把手里的酒给喝完,省得到时候被抢了去。

  这就是为何李孟羲意识到,乡间固然可能有不少藏酒,但万不能去收购,一旦开始收购,乡间必定私酿成风,现在年景不好,刚有点粮食,万不能奢侈的拿粮食去酿酒。

  想到了酿酒,李孟羲又想到百姓们难免有人会私下酿酒,总有那么一些嗜酒如命的人宁可饿死也得喝酒。

  民间私酿太浪费粮食了。

  李孟羲脑海中蹦出了禁酒令一词,为避免私酿浪费粮食,立下严苛刑法,胆敢私酿者,判以重刑。

  李孟羲如今也算历练出了一些经验,他随之意识到,重刑可能没用,甚至可能起反效果。

  本来没有禁酒令的时候,百姓们买酒容易,有了禁酒令,酿酒是高危更是暴利,马克思说过,当有百分之二百的利润时,资本就会铤而走险。

  禁酒令会催生酒的暴利,会反而加剧私酿规模,会加剧粮食浪费。

  以密探哨骑紧密探查,逮住一个抓一个,这当然有效。只是,如此高压管控,百姓惶惶不可终日,躲官府跟躲贼一样,就因一个禁酒令,弄得天怒人怨,弄得人心尽失,得不偿失。

  如马克思所言,利润会使人铤而走险,那反之,假如私酿酒水一点利润没有,那就能真正意义上真正的完全杜绝民间私酿。

  堵不如疏啊,李孟羲知道该如何做了,官府可以超低价格卖酒,官府有技术优势,有规模优势,官府酿酒的成本低,酒的味道又极好,价格又极低,这就使得,百姓们自己酿酒还不如直接向官府买呢。

  问题在于,酒太费粮食了,官府就是酿再多酒也没办法无限量供应。

  这个问题极好解决,按需分配,凭票据供应。比如说,一人一年分配酒水一斤,这个量其实比百姓私酿的量少的太多,但这其中有巨大的价格陷阱,官府有技术优势,又有生产成本优势,再加上,把价格压的极低,这就使得,百姓们凭着票据买的酒,跟白喝一样。

  凡事就怕比,有便宜跟白喝一样的酒,抠搜成性的百姓们就不太愿自己酿酒了。

  出于政治目的,出于经济目的,只需一人一年白送一斤好酒,直接可使民间的私酿风气直接消失。

  官府的确是吃亏了,官府几乎是白送给每个百姓一斤好酒,但,只用了一斤好酒,断绝了私酿风气,省下的粮食不知有多少。

  思索定,李孟羲抬头看向张飞,抬头看时,张飞抓着一只烤的黑呼呼的大鸟吃的手上嘴上都是黑的。

  “……这是啥鸟啊,这

  请收藏:https://m.wan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