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百零九章 【长阙】宝刀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汉末第一兵法家第九百零九章长阙】宝刀

  锻造开始第一日,匠人们在打铁,为在七日之内能成功打造出合用的成品,最终调动了一百三十二个铁匠同步开工。

  打铁声叮叮当当的响,热闹非凡。

  打铁是极耗费体力的活计,不仅耗费体力,打铁还不能停,这就使得,整个打铁过程又累又漫长。

  匠营如今的劳作方式是,每人锻打一刻之后,可以允许歇一会儿,这样的轮替方式好处是匠人有了喘息之机,不那么劳累了,而且还提高了整体效率,而坏处是,因加入了轮替,不同的人发力方式和力量大小不同,使得在对同一铁胚锻造加工时,增加了残次品出现的概率。

  清晨开启没多久,匠人们也刚上工不到半个时辰,李孟羲四处转悠的时候,他发现匠人们普遍已露出了疲色。

  打铁太消耗体力了。

  李孟羲想到了水力锻造,如果说以前对水力锻造只知其名,而不能知其详细结构,那么自从变速齿轮和水磨成功运用之后,水力锻造成了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了。

  水力锻造大抵是不难的。

  还有一事,看匠人们锻造之时,把铁打一会儿就往火上再加热一阵,李孟羲想到了焦炭,已知焦炭温度比寻常木炭高一大截,也就使得,用焦炭加热的刀胚温度超高,刀胚因此变得更加的柔软。

  刀胚变得更加柔软这意味着,折叠锻打也容易了许多,意味着锻打能够更彻底,杂质可以排除的更彻底,锻造效率也更高。

  焦炭中有硫这个不利因素,除去了硫之后,焦炭没任何其他不利因素了。

  李孟羲推测,焦炭加入锻造之中,将使得百锻钢的质量提升一些,锻造速度则能提升好几成。

  为期七日的锻造时间,第一日在打铁,第二日在打铁,第三日,还是打铁,到第三日之时,那些薄一点的刀胚已经锤炼成纯净的熟铁了,开始闷火渗碳了。

  进度最慢的是那几把规格一丈多长的超长刀具,别的剑已经差不多完成了锻打过程,唯独这几把,在一丈多长的锻造台子上,七八个铁匠抡着大锤从头到尾叮叮当当打个不停。

  第四日,几柄超长刀具终于锻造的差不多了。

  第五日第六日,经多番渗碳处理完成后的刀胚,有匠人拿着一个钢性绝佳的硬钢片和刀胚相互磨划,从刀胚上的划痕看,钢性正好。

  第六日晚,匠人以一截一丈多长的软钢条为芯,以两层硬钢包裹其上,锤锻半晚,塑造成一体。

  后半晚,刀胚精修成型,然后放入特制的长火槽中长时间加热保存。

  一夜后,第七日清晨,退火结束,清晨,匠人们以特制的泥巴湖在刀身上,留出刀刃不涂,覆土之后,将数把长刀加热到红到发白的状态,匠人们拿着铁夹子合力把长刀夹起挪到长长的淬火槽上,

  请收藏:https://m.wan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