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百零一章 第一届滑轨大赛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十月初,在自第一次学术集会之后的第六天,李孟羲得闲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竞赛。

  竞赛很简单,标准很明了,不过是一个斜坡,一个小球,然后接上匠人们所造的木轨和木板,看到底谁的木轨最光,小球能滚的最远。

  因工具制作起来过于简单,门槛比较低,所以参试的人很多。

  现场热闹的像是赌博,匠人们围着一小块空地,里里外外围了一堆伸着脖子朝里看,生怕错过一眼。

  场中,正测试着某一匠人的成果,小球咕噜一声滚下,滚到木轨之上,顺着木轨又滚到木板了之上,须臾之后,小球停在当中,有人拿着绳尺过来量了一下距离。

  为避免误差,每人都测试十次,取平均值记录在册。

  半日之后,所有参试者都测试完毕,最终,决出了最佳优胜者。

  李孟羲取三千钱赏赐给优胜者,并发以凭证,凭证为——《第一届滑轨大赛冠军》。

  日后匠营若要提拔人员,以此凭证可优先拔擢。

  散场之后,匠人们围着冠军,他们把官军做的木轨和木板拿走争相观瞧。

  见冠军做的木板,不过是寻常木板,只是打磨的比较精细而已。

  匠人们心中不服,自认为能打磨出更光滑的来。

  匠人们心思开始活泛,有人想到,可以用松木做板,松木有油,打磨光滑之后,滑不熘手的,肯定滑的远。

  有人觉得锉刀不行,锉刀太糙了,得空需打个好点的锉刀。

  还有人心思巧妙,他们觉得木轨可以改,不一定得是平的,可以加个凹槽,甚至可以把滑轨改成筒状。

  还有人思维更开阔,他们想到,何必只用木头,陶土不行?铁不行?铜不行?冰不行?

  时间未到冬日,一时无冰,但这不妨碍好多人开始惦记冰了。

  作以预料,冰作为极其光滑的东西,估计很多匠人会选择用冰,然后,必然会随之诞生冰的加工方法,冰的开采方法,冰的研磨方法,乃至,可能还会诞生如何制造一块极致光滑的冰,甚至于,不定哪天,玩冰玩的多了,有的匠人不经意间会发现成冰的原理。

  无论如何,小球滑轨本身没什么大用,但在永无止境的精益求精之中,技术会随之出现,随之积累,随之突破。

  在这第一次滑轨大赛之后,预期产生的成果便已经有许多,有匠人想用松木做滑轨,于材料学来说,这是找到了一种摩擦力极小的木材,由此,诸如车轴,诸如水车,诸如门轴之类的地方,有了很好的选择。虽然,这是木工技艺中的寻常作法,但这次,是重新发现了,是从更系统的测试方法中发现的。

  有人想用陶土,铁,铜等金属做滑轨,这是更宽泛的材料领域。当,匠人们为了使自己的滑轨更光滑小球滑的更远,他们千方百计的去把金属磨的又平又滑,不经意

  请收藏:https://m.wan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