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八百七十三章 沙土实验田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哎呀,山人自有妙计!”李孟羲无奈的只能搪塞。

  简雍劝说失败了,李孟羲是执意要在沙土上折腾。

  简雍再一想,城外本就是连草都不长的野地,种就种了,就是真不见粮食,也就背个几千斤粮种而已,不值什么,简雍遂不再追问了。

  李孟羲大致梳理了整个测试流程,测试涉及的变量有,施肥次数,施肥频率,施肥时间,而要控制的不变量是,施肥总量。

  既,不管是多久施一次肥,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施肥,整个试验测试下来,在麦子的二百多日生长周期以内,总的施肥数量要完全一致。

  保证施肥数量一致,用称量法就行,要保证所施肥力一致,则还要保证肥料一致。

  农肥来源,有人畜粪便和动物死尸之类,考虑到测试所需的巨大数量及肥力一致的需要,李孟羲觉得,最好还是用牛粪。

  原因是,一是牛粪量大,二是牛是单纯的食草动物,牛粪成分简单且肥力均匀,不像杂食动物,杂食动物吃肉的时候跟不吃肉的时候,肥力差别太大了。

  为了下一季耕种时开启的庞大测试计划,李孟羲令人从现在开始将牛粪统一收集统一处理,以备秋后使用。

  关于实验田,李孟羲预计设计的实验田是一块块方形的,四周用土高高围起的隆田,有高的田埂,浇灌的水不易流出,同时肥力也不容易随着雨水流走。

  测试计划要贯穿下一季整个麦子的生长周期,多达二百多天的时间之内,雨水难免遇到,这要是没有田埂,万一下雨的时候,肥力都冲到了低洼处的土地,岂不误差巨大。

  考虑到,泥土防水性能不好,李孟羲便想到了陶器,要是有一些巨型的陶土池子就好了,有了巨大的陶土池子,一丝一毫的水和肥都不会流到外边去,有限控制了误差。

  巨鹿城西南,有大量陶窑,陶窑在平日里负责烧制日常所需的水缸大瓮乃至陶碗坛子等等所需,得益于陶窑的生产,十几万黄巾流民落脚巨鹿之时,好多人得共用一只碗,半年过去,现在早已做到人手一只碗了。

  大型的陶器等于是大型的培养皿,为助力测试,同时也考虑到了性价比和生产成本等方面的问题,李孟羲向窑厂下达了新的命令,他令窑厂把其他生产先取消掉,腾出八成人力全力生产圆形大缸,要求是,缸口能多大就多大,所有的缸要大小一致。

  已是五月将尽,夏收即将开始,秋耕也将要来临,再短短时日之内,窑厂是不可能生产出所需的大缸的,虽然一时用不了,但日后总归会再有其他涉及种植的测试,到时就用的上了。

  大缸本就是工具,大缸生产出来,还可以用作其他使用,比如放粮食,比如酿酒,比如造醋,比如酿酱油,比如腌咸菜。

  “对,酿酒……”正撰写着测试计划的李孟羲,突然又想起一桩大事。

  酒可太重要了,酒既是良好的消毒剂,又是可搏得暴利的高价值产品,酒精还是至今为止唯一能得到的醇类物质,萃取药材少不了酒精。

  之前,因为粮食一直缺乏,一直没敢开始大规模酿酒,也就去年冬日,用了几百斤粮食,召集了大致三五十个匠人令其以各自的方法各酿一坛,李孟羲想在乡间本有的酿酒方法中找到最高效的那种方法,然后以之为基础加以改进。

  去年冬日,那封坛的几十坛酒,存放已经半年了,大抵酒酿成了吧。

  李孟羲放下纸笔,准备去一看究竟。

  请收藏:https://m.wan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