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百七十三章 沙土实验田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农,为生息之本,为百业之基。

  李孟羲在早前做过一个推测。推测的根源是这样的,据说,古代中原的土地产量随着朝代推移,粮食是越来越高的。

  在古代漫长的时间跨度中,科技变化其实不大,汉代没有化肥农药,最后的古代王朝明清时期也没有化肥农药,明代用的是土肥,肥料来源是人畜粪便,汉代的肥料来源也只是人畜粪便。

  也就是说,于肥料一项,明清之于汉代,肥料的来源没任何变化。

  然,历代亩产却是逐渐增高了的,这却又是为何?

  细思原因可能有,可能是粮种经过长时间培育,种子逐步优化,可能是水利灌既越来越普及,也可能,关乎肥料。

  假设说,后世亩产的增加,与粮种改良,与水利普及,与肥料,都有关系。

  那,于肥料,已知是,明清与汉的肥料来源和肥料种类没有任何区别,那肥料没有区别,又因何提高了产量?

  于肥料本身,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其变量,肥料的变量有,肥料种类,肥料处理方式,及,施肥方式,大抵有此三种变量。

  肥料种类这一个变量,汉与明清无变化,所以增产原因,不在肥料种类。

  肥料处理方式一项李孟羲不太懂,但他知道肥料需要堆肥,他又问过巨鹿城的民夫们,民夫们也都知道堆肥。这说明,在肥料处理技术方面,汉代跟后世明清,技术也没差别。

  既然种类不是差别,处理技术不是差别,那就大可能是施肥方式的差别,而这一点,李孟羲曾向许多农夫问过,农夫们的回答各不相同,农夫的施肥方式并不统一。方法混乱,必然多有谬误之法,这或许也于就证明了,汉之施肥法,可能不如后世高效科学。

  基于这个猜测,考虑到要解决肥料产量,难度巨大,李孟羲便退而求其次,想通过提高肥料利用效率这一点来解决肥料不足的问题。

  用,控制变量法来做初步考量,施肥这个问题,施肥本身,可有哪些变量?答桉是,施肥的数量,施肥的次数,施肥的频率,施肥的时间点。

  于数量,这不需要探究,毫无疑问,一定限度内,肥施越多,庄稼越好。这一点,不需测试。

  于次数,十斤肥,到底是一次施完,还是分作十斤,隔一段时间施一回的好,不知。

  于频率,到底是一月施一回肥还是两月施一回肥好,不知。

  于时间,时间这个变量本身,又分多种构成因素,时间有晴雨,暖寒,植物生长周期之等等不同。那,到底是下雨天施肥好,还是干燥的时候施肥好,是天热时施肥好,是天冷时施肥好,还有,植物的生长周期,在作物一个生长轮回,是播种前就施肥的好,还是播种时肥料和种子一块的好,还是种子发芽的时候施肥好,还是长叶的时候施肥好,亦或是

  请收藏:https://m.wan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