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七十一章 一个科学谬误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见有什么东西会把陶土罐子给腐蚀坏了。

  带上草图,李孟羲再一次到了窑场。

  窑场负责人不在,负责人带着人出去找土去了。随便找了一个陶匠,李孟羲把草图交给陶匠,一通讲述,讲了各种器具的大致规格,在确定匠人听懂了,李孟羲离开了窑场。

  李孟羲走,无名陶匠看着图纸,挠了挠头,一应器具虽说奇形怪状,但不外乎是瓶瓶罐罐的东西,都好做,唯独那些指头细长长短短曲折拐弯的陶管不是很好做。

  匠人想了想,陶管太细,泥胚不好捏,可以裹着木棍来做。

  实验器材之基础器材解决了,剩下的还有密封组件,即,连接导管和器皿的活塞之类的东西。

  这类活塞组件,有橡胶可以用橡胶,要是没有橡胶用木塞也可以,木塞最好是软木塞,常见的软木,最好不过柳木,柳木很好找,柳木塞制作难度也不大。

  ——

  实验所得到的两种物质,疑似碳酸钙的沉淀,一份拿去煅烧了,一份留着准备加酸测试的,因为器材不足,此项暂时搁置。

  剩下的另一种腐蚀性超强的物质,对此类物质的测试,让李孟羲犯了难。

  不同于白色沉淀,白色沉淀知道其疑似是碳酸钙,至少还有测试方向,而这种腐蚀性超强的物质,根本没有头绪。

  城主府静悄悄的,只有李孟羲一人,李孟羲拄着下巴,静静的想着,要测试物质的性质,该怎么测试来的?

  常见物质有酸碱盐油脂醇类等等,要测试这些常见物质,方法似乎是,用一种物质的性质来测试另一种物质的性质,把各种药品往一起加……

  如果物质是碱,那么加入酸,会中和,中和反应的现象是……忘了。中和反应生成的是水,又没有气体产生,难以从外观判断反应的发生。但,似乎是,大多数反应,要么会放热,要么会吸热,当反应从外观上辨别不出的时候,可以拿手摸上一摸。

  如果两种溶液一怼,结果过一会儿,发现混合溶液变冷了或是变热了,那大可能,是两种溶液发生了反应。

  (嗯,可以拿手感知一下温度……)李孟羲心想。

  还是碱,碱加酒精会发生什么反应,不知。

  碱加盐会发生什么反应,不记得。

  碱加淀粉会发生什么反应,依然不记得。

  碱加油脂,如果物质是碱,那么,一旦倒一些油进来,将会发生皂化反应,会生成肥皂类物质。

  测试物质种类的方法,李孟羲已然想明白了。

  可以把未知物质跟酸碱盐跟各种其他物质怼到一起,根据不同物质之间产生的特殊化合反应,来逐步精确其性质。

  想明白之后,李孟羲立刻开始实验。

  他找来数个干净的碗,配置了数碗溶液。

  然后,第一碗,加面粉湖湖,加完,搅和了一会儿,搅和着搅和着,李孟羲发现,面

  请收藏:https://m.wan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