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百九十六章 钢弩?钢弩就是个几把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孟羲是考虑到军中甲胃极其不足,想做一下军备准备,然后发现与其准备成本高昂的甲胃或是过于废柴的盾具,还不如大量制造弓箭。

  而大量制造弓弩,得需要时间,得需要大量木材和筋角材料。大量木材和筋角材料,和大量时间,却都是义军所短时间不能解决的。

  再想其他解决方法,彷照英长弓做的低成本的单体木弓也不成,没有优质紫衫木。

  最终还算李孟羲涉猎广泛,他想到了制作钢弩。

  依义军现状,木料和筋角材料缺乏,但铁料尚算比较充裕,假设三把环首刀能造一把钢弩,就很赚了。

  可在实践过程发现,钢弩对钢铁性能的要求跟刀剑差别巨大,铁匠们所拥有的经验在打造钢弩上没有可用武之地。

  这一下,打断了李孟羲批量制造钢弩的计划。

  所以,为了解决钢弩弩臂热处理的难题,李孟羲布置了规模浩大的测试计划。

  结果是,经漫长的准备和繁琐的测试,虽然成果丰厚,得到了数项重要技术,但是,最初的目的,钢弩,还是没造出来。

  有鉴于铸铁性能太过差劲,而又因为之前的测试,一次就用了一万多斤的炭,消耗太甚,再测试下去,都要没炭做饭了,更勿论耗炭巨大的农具铸造工作了,因而,李孟羲被迫停下了进行了一半的实验。

  在又一日,李孟羲找到锻刀匠人,他让刀匠打一个又长又薄稍微宽一点的长钢条,然后准备做钢弩试试。

  经前边的经验,钢弩难的还不是钢材,有了灌钢法,钢材已经轻易解决了,难的是淬火,刀剑的淬火经验放弩臂上,处理出来的弩臂不足使用。

  花多半日时间,刀匠打出了一根又长又宽的钢条,这根钢条宽的跟扁担一样,厚过薄瓦,长足足五尺有半,而重量,达到了惊人的六斤多,李孟羲之所以执意要做这么巨大的一根钢条,这是因为他考虑到了强度问题,因无法保证钢条热处理的刚刚好,所以就做的皮实一点,越大越结实。

  由此可见,李孟羲对匠人们的能力没太大信心。

  再一点,具李孟羲的印象,似乎钢弩这玩意儿,很是傻大笨粗,越大越重越好。

  傻大笨粗的钢条经退火正火退火处理之后,要开始关键的淬火了,淬火之前,刀匠却犹豫了。

  前边那么多次的失败,钢条一拉就断,这给刀匠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犹豫了又犹豫,刀匠很大胆的决定用上很不成熟的尿淬油淬技术。

  经这段时间的摸索,刀匠已经发现,用尿和油脂淬火,和水淬有非同一般的效果。

  经淬火,可能是因为钢条过于长了,弯曲数次,重复加热重复淬火了好久,终于淬火成功。

  而在回火阶段,刀匠自作主张的一改旧的回火方法,换了另外的回火之法。

  受李孟羲用土窑回火的启发,

  请收藏:https://m.wan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