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百七十二章 渗碳关键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古话讲,百炼钢也能化成绕指柔,这绕指柔便是熟铁。百炼钢两种意思,一是百炼而成的精钢,二是钢铁百炼的过程。

  将生铁百锻,锻打足够彻底,最终生铁就打成了柔软的熟铁。

  小半埚铁水,就这这么一点铁水,足足打了半个上午,终于成了熟铁,而一开始巴掌大的一块铁,就剩手心那么一点大了。

  李孟羲有些了然,原来锻造过程这么废铁,看铁墩边上的细碎铁渣,估计两斤铁打成熟铁,得损耗掉一半下去。

  兵器打造跟农具打造成本不可同日而语,农具不需漫长打造,因而制造过程中损耗较少,兵器要求强度,就必须有质量好的材料,而质量好的材料得千锤百炼,损耗大矣。

  由此,三斤的农具和三斤的兵器,虽然都是三斤铁,但兵器价格百倍于农具,此中人力成本,燃料成本,铁损耗的成本,不可同比。

  李孟羲本还以为,一千五百件兵器有大约三四千斤铁,可重新打造三四千斤的铁器,但现在想来,打造农具够,但若打造兵器,得损耗过半,四千斤铁,能得两千斤兵器就不错了,耗费之大,令人匝舌。

  耗费大,这是百锻钢的工艺,百锻钢千锤百炼,一大块铁炼到最后,就剩一点了,其他全成氧化铁的铁渣了。

  但若是灌钢法不一样了,灌钢法不用千锤百炼,因而就少了大量锻打时的损耗,由此可见灌钢法的价值之大。

  柔铁已成,冷却下来的熟铁经稍微磨砺,内里铁色见白,拿手用力掰一下,掰的动,拿锤子在边角轻砸一下,能砸出印记,这分明就是熟铁了。

  叫来一名铁匠帮忙看了一下,铁匠也说是熟铁。

  接下来,测试熟铁渗碳之法。李孟羲按自己的理解,他认为熟铁渗碳,当铁凉火凉,以减少炭的自消耗。

  为此,他召人另布置了一个火炉,此火炉下边放少量炭,上边盖着一堆炭,待烧一段时间,火隐约透到了上层,最上边一层的炭火将红不红之时,开始渗碳。

  关羽按李孟羲所“传授”要义,熟铁打成薄片状,然后夹着放到炭火上加热,不待铁片烧多热,立刻拿出来放铁砧上捶打成一团,待铁方捶打成团,铁又凉了,然后再捶打成薄片,再放火上加热。

  渗碳工艺时,炭火会带着一炭将炭渗透到铁中,那炭火渗炭的效率,应该还是跟火焰有关系,火焰要是剧烈了,大多数炭来不及渗入都被燃烧掉了,所以火要是小一点,就能有更多的炭渗入到铁中。

  再有,初中物理课有一个实验,拿一张纸放在蜡烛火焰之中,可以明显看到,和蜡烛火焰外层接触的部分最先燃烧,越靠近火焰中心,燃烧越慢。

  这说明,火焰温度最高的地方,在外焰,而中心离氧气远,温度较低。

  所以,把铁夹到炭火中加热时,于生

  请收藏:https://m.wan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