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六百七十章 锻造四火(二)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使刀条过度加热,而正好能跟刀条的散热维持一定时间的平衡,使刀条维持温度长时间不变。而如果放的是一堆新炭,那么炭就要烧很长时间,就会使温度越来越高,就会让刀条过于高温,过于高温的刀条会变得过于柔软,会“化”掉,会变形的。

  妙就妙在,用将尽烧完的炭。

  其实还有更妙的,不用炭,可以用烤箱,烤箱里的温度也是恒定的。

  退火如此。

  再之后的正火,正火乃是,将刀条加热,塞到一堆草木灰中冷却。

  草木灰有一定的保温效果,大概是为了,不至于让降温过于迅速吧。

  若说退火是为了长时间软化金属,使金属自流平,那正火又是为何,正火又是加热了,也是等到冷却了,难道是为了稍微的再一次自流平?

  想想,或有可能,模湖记得,在铁匠正火时,刀条烧的明显不如退火时温度高。

  温度高,铁流动性更强,温度低一些,铁流动更弱,那为何,要多此一举,再流动一次?说不通。

  而且,正火没有长时间保温过程,乃是没有加热,从热变到了冷,而淬火,也是从热到冷。

  淬火的原理,铁质极速冷却结成晶体,从而大大提高硬度。

  而若从高温放在空气慢速冷却,为的是什么,难道是为了较为柔和的冷却结晶?也就是,为了另外的晶体。

  大概是,高温铁骤然冷却可结成一种坚硬晶体,高温铁在空气中缓慢冷却,通体结成一种更缓和的晶体,从而,加强铁件强度。

  正火跟淬火竟可能内里是一个原理。可想来,都是从高温较为快速变冷,淬火是放冷水中,骤然变冷,正火是放空气中,须臾变冷,环境变化类似,那其中原理也是类似。

  一切似乎了然了。

  锻造四火。

  【退火】乃是,将铁烧成柔软又不至于太软的状态,然后长时间保温,使其长时间“自流平”,以慢慢均匀材质,均匀掉刀条中那些因锻打造成的内部不匀。

  【正火】乃是,内中道理与淬火类似,乃是将铁加热到不高不低的温度,再放在空气中不快不慢的降热,使铁不大不小的冷却收缩,铁整体结成不软不硬的晶体。此一步,乃细化整体结构。

  【淬火】乃是刀剑外层与冷水快速接触,为了使铁快速冷却收缩,为了得到强大硬度。

  【回火】则是,微调,修正。淬火不好控制,极容易把刀淬的过硬过淬,所以淬火之后稍加温度,稍降低硬度,能明显调和刀剑硬度与韧性的平衡。回火一个流程,跟造钢,从生铁——到熟铁——加炭成钢的道理一样,都是没办法一步到位,然后加了一步补救。

  若是淬火能一次恰恰好,实则就不需回火。

  而恰因为淬火难以一次功成,成功率不高,所以便有了回火修正的技术。

  锻刀要义,大抵如此。

  大抵了解了锻造关键,同时,便有了改进之法。

  于【退火】一步,退火是为了让铁变软,借助其微弱的流动性,均衡材质,那么,除了长时间保温,其实还可以把刀条晃荡起来——一盆凹凸不平的米,端着晃两下,就平了。

  只是,不知轻微的晃荡对铁质的均衡作用能有多大,值不值得加上。

  于【正火】一步,目的是为了刀条通体晶体强化,那么由此,回火的关键便是,正火之前,刀条一定得加热充分,使里外都热。

  【淬火】可改进用尿和油脂淬火。

  【回火】一步,加热充分,保温,则是关键。

  请收藏:https://m.wan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