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百三十九章 纸虽好,还能更好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个问题,氢氧化钾溶液常温的饱和溶解度是多少,沸腾状态下溶解度是多少,高压锅中,超过一百度温度下,饱和溶解度又是多少。还有,饱和状态下的氢氧化钾溶液,碱性是多少,这些李孟羲一概不知。

  他只知温度高低,跟溶解度高低有关,溶解度高低又跟碱性强弱有关,碱性强弱,又密切关乎着造纸煮浆的效果。

  所以,碱性强弱,直接关乎造纸质量。

  成功蒸发结晶制得了极纯净的氢氧化钾固体,就不用再用草木灰了,也就不会因为草木灰的缘故使纸张颜色灰暗了。

  李孟羲觉得两勺氢氧化钾固体太少,高压锅虽只有一个,可普通的陶瓮就太多了,煮氢氧化钾用不着高压锅,李孟羲索性直接找来足足五十个瓮,然后又找来许多人手,让一大群人过来帮忙一起煮。

  一样的流程,先是往瓮里装净水,然后可劲往里加草木灰,然后就是煮,煮到沸腾,沸腾之后再等一段时间之后,停火,接着等草木灰溶液冷下来,再拿丝绸滤网过滤。

  这是第一步。

  接下来第二步,将过滤后的溶液加热,一直烧,烧到水烧干为止。

  五十个瓮同时开工,到了晚上,夜幕降临没多久,各瓮先后完成了。

  李孟羲忙坏了,他端着一个小碗,谁那里瓮烧干了,他就拿着小勺子过去把瓮底的白色氢氧化钾固体刮出来,然后放碗里。

  当李孟羲收集到第四瓮时,碗里已经有了一碗底氢氧化钾了,到第八瓮,碗里更多了。

  第十瓮,第二十瓮,第五十瓮。

  五十瓮的氢氧化钾收集完,李孟羲得到了几乎半碗的氢氧化钾,半碗结晶氢氧化钾。

  做饭的时候,放半碗盐,那得咸死了。

  同理,往锅里放半碗氢氧化钾,吊了,得碱死了。

  美中不足的是,过滤的不够好,水也不是纯净水,最终蒸发得到的氢氧化钾中,除了有少部分草木灰外,还有少许的沙砾等杂物。

  在油灯下,李孟羲捻着一根针,他用针挑着检查着碗里的氢氧化钾,李孟羲觉得,若按化学中的纯度来讲,这半碗氢氧化钾,纯度怎么也得百分之九十以上吧。

  高压锅就那么大一点,怼半碗纯度90的氢氧化钾,啧,肯定远远的过饱和了。

  比饱和更重要的,氢氧化钾绝无杂色污染。

  李孟羲谓关羽道,可以再煮一锅纸浆试试,这一锅煮出来,纸肯定白的多。

  在关羽眼里,李孟羲简直就是造纸行家一般,李孟羲说纸肯定会变白,那就肯定会变白,关羽对此丝毫不怀疑。

  已经对造纸流程熟练无比的关羽,把早就准备好的碎麻、净水一股脑的往高压锅里倒,倒完,等该加草木灰的步骤了,李孟羲走来,将半碗固体氢氧化钾端给关羽。

  关羽接过碗,看了一眼碗里白色片状跟盐巴类似的东西,他

  请收藏:https://m.wan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