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百三十七章 造纸成功,重大突破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久,破损的锅盖被铁匠们补好了,新补好的锅盖,一角颜色明显和旁处不同。

  炸锅的真相明了了,是锅盖一角飞了,锅盖飞了的原因是,据匠人们自己说,是因为开封的时候,砸的狠了,把盖子砸裂了,然后加热的时候,里边的气就把不结实的那块铁崩飞了。

  只从描述就足够令人惊讶,锅盖厚约一指,纵是被砸裂了,依然十分结实,蒸汽能把锅盖炸裂,足以说明,锅内的气压达到了一定程度,达到了极高的气压。

  锅炸了不是好事,但从炸锅这件事背后可以看到积极的地方。

  李孟羲考虑到关羽将高压锅煮了一上午了,应该够久了,再看锅里,锅里一锅乱七八糟的汤,李孟羲也不熟造纸流程,也不知纸浆算是煮好没有,于是李孟羲便令传令兵去召集造纸匠人前来。

  待纸匠们到后,李孟羲将煮了一个上午的浆展示给匠人们,李孟羲手指了指高压锅里的浆水,他问,“如何?这算是煮成浆了吗?能造纸吗?”

  匠人们走上前来,当先一人,弯腰看了看锅里的浆,匠人凑近的时候,闻到了一股酸气,匠人心中略有疑惑。

  是醋的缘故,李孟羲找不到其他酸性物质,勉强用醋替代,以期试出能解胶质的物质。

  匠人瞅了瞅铁锅里的浆水,拿手捞了一把,把碎麻捞在了手中,又用手指捻了捻。

  匠人直身站起,看了看李孟羲,又欲言又止,转身回去跟其他匠人滴咕去了。

  看样子,这匠人拿不定主意。

  之后,多个匠人先后来看过浆水,匠人们又合计了一下之后,选出一人来到了李孟羲前,此人朝李孟羲拱了拱手,小心翼翼的说,“禀军师,这浆怕是不成。”

  说着,匠人代表弯腰伸手从锅里抄出了一把碎麻,捧到李孟羲眼前给李孟羲看,“你看军师,这麻是麻,水是水,麻还是好好的,没煮出来浆。”

  李孟羲有所心理准备,实验失败了正常,他点了点头,“看来,用酸不行。”他说到。

  匠人不能答话,匠人没听太懂这酸指的是什么。

  第一次实验,用酸水,高温高压环境,煮了足够长的时间(一个上午),未曾解掉麻里的胶质,未能煮出纸浆。

  酸试完了,接下来,该是碱了。

  常见的能找比较容易找到的碱,一个是石灰水,一个草木灰溶液,据初中化学知识,草木灰溶液,也就是氢氧化钾溶液,碱性还要强于石灰水。

  军中有生石灰,草木灰就更容易找了。

  那么,有两种碱液,是先试强碱还是先试弱碱,李孟羲迟疑了不到两秒,便做出了决断,他决定用碱性更强的草木灰溶液,凭直觉判断,李孟羲觉得,化学性质越强,反应越容易进行,也就,草木灰溶液比石灰水更容易测出结果。

  为进行第二波测试,李孟羲拜托关羽

  请收藏:https://m.wan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