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百三十五章 高压结构改进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锻造中的焊接技术,乃是将工件锻成之后,再把边缘部分加热,使其软化,然后再拿锤子把两个铁件的边缘部分给砸到一起。

  铁匠们到了晚上也没停下忙碌,他们将高压锅的几瓣锅身锤锻到了一起,再接上锅底,高压锅的锅体便成了。

  完成了的锅体,看起来很粗糙,锅体不规整,有些扁,焊接痕迹很突出,还有些毛毛糙糙的毛刺。

  这样一个丑陋的铁器,匠人们自己都看不下去,嫌丢人,匠人们提议说打磨打磨,修一修。

  李孟羲则道,“不必了吧?不修也能用吧。”

  铁匠们还追求美观,李孟羲对此没有追求,难看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结实,密封性要好。

  在漏水测试的时候,往锅里装满了水,经检查,没有一处漏水,完全合格了。

  锅有了,剩下的便是锅盖。

  高压锅难的不在锅,难得在锅盖与锅的高度密封。

  对于密封的方法,李孟羲没有选择用复杂的设计,他选的是类似泡菜坛子一样的方法,锅沿大一点,盖能紧扣住锅沿,然后直接拿铁水浇一圈,直接把一圈封死,这样的密封效果,绝对比真正的高压锅还厉害。高压锅再严丝合缝,也会有少量漏气,而用铁水悍死的话,则一点缝隙都没有。

  铁匠们花了不长时间,把一个锅盖锤出来了,锅盖跟锅体一样,也是非常厚,非常笨重,非常沉,跟个盾牌一样笨重。

  将锻打好的锅盖往锅上一盖,问题顿时出现,锅盖大了一圈。

  铁匠们回去又改,改了一轮,回来再试。

  这次大小合适了,锅盖够圆,但是因为锅做的不好,锅是扁的,结果盖子与锅反而不配套了。

  负责打锅盖的匠人拿着锅盖对了几次,对不上,这个匠人只能尴尬的把盖子拿去。

  跟李孟羲预料的一样,单做一个铁锅容易,单锤一个锅盖也容易,可要是做两个能配套的东西,难度高了数倍,精度不够,误差太大。

  最终,锅盖改了又改,圆的锅盖改成了半圆不扁一边高一边低的盖子,这才终于,锅和盖契合了。

  还缺最后一步工序,得往锅盖上打一个小孔用于排压之用,不然,气压这玩意儿压强可以极大的,粗制滥造高压锅若是不留排气孔彻底封死,怕是撑不住一会儿,水蒸气就把高压锅憋炸了,跟个炸弹一样。

  李孟羲把锅看了又看,他觉得锅不够大,又生恐排压孔太大压力泄的太多,以致锅里压强不够,于是为了得到比较高的压强,李孟羲对匠人说,只在锅盖上打一个比针略大小孔,孔越小越好。

  这个要求,让一众匠人们为难的不行,因匠人们手中最细的凿子,也比麦秸杆要粗了,要钻一个针孔大小的洞,操作起来太难了。

  难归难,匠人们没说什么,忙碌去了。

  李孟羲等了很久之后,才等到

  请收藏:https://m.wan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