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二十六章 分粥,放药,收心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关羽去淄重队军械车费了不小功夫,把所有箭支翻了出来,然后找鸣镝,忙活半天,最终才找到鸣镝不过三十来支。

  三十来支鸣镝太少,根本不够用的,军中战骑有百骑规模,哪怕一半人手作为预备队,防止突发情况,只一半人手配合步兵围堵溃兵,那也有五十骑需要配发鸣镝,才三十多支鸣镝,不够一人一支。

  关羽把鸣镝拿来,李孟羲拿过几支看了看,他看到鸣镝做功很粗糙,几根鸣镝,愣是没找出有哪两支形状是一样的。

  鸣镝是简单的哨子,哨子结构也能五花八门,有圆的有椭圆的,还尖的,有方的,不一而足。

  再说材质,大多是骨质和陶土的,铁的就发现一个。

  关羽拿鸣镝试射,开弓刹那,啾的一声,鸣镝尖叫着飞了出去。

  李孟羲纵然现在不精通射他也看出来了,鸣镝射出后的轨迹有点飘,打着弯飞了出去。看来鸣镝箭头的确是有问题了。

  三十多支鸣镝,关羽一一试射,其中,还有些瞎了,不会响了,再把坏掉的再除去,就剩二十多支。

  而后,李孟羲想了一下,从完好的鸣镝中,把方才试射的时候,声音最响亮的一些挑了出来,共得到六支形状各异的鸣镝。

  李孟羲心说,围捕溃兵是大事,而要想要提高围堵效率,则要增强骑兵威慑能力,威慑能力一在刀枪凶狠,二则在鸣镝。

  鸣镝关乎围捕成效,既然现在鸣镝不够,看样子也没地方补充,那,有没有可能生产一些出来呢?

  李孟羲看着手中的两支陶制鸣镝,若有所思。

  烧陶工艺李孟羲不陌生,垒个窑,捏一些器物土胚,然后加柴一烧就成了。

  军中历次吸纳人力时,像是弓弩匠人,铁匠等,都特意挑出来,留在后军中了。

  匠人相关的事,李孟羲比刘备关羽等人要熟悉的多,军中有陶匠,不止一个。

  想到这里,李孟羲便决定一试,他拿起几根最好的鸣镝去找陶匠了。

  淄重队,李孟羲找到了陶匠,把鸣镝交给几个陶匠,问说能不能做出一样的箭头。

  陶匠接过鸣镝,看了两眼,“泥哨子吗?”

  “能做?”李孟羲问。

  “能。”陶匠点头。

  “那要垒陶匠不?还有活泥?我派人来帮忙?”李孟羲说道。

  “不垒窑也成,”其中一年长一些的陶匠道,“泥巴捏好,丢火堆里烧一夜就硬了。”

  李孟羲在脑海中过了一下用篝火烧泥巴的过程,片刻后,“不妥,”他拒绝道,“用火堆烧,才能烧几个?鸣镝军中急用,容不得慢慢腾腾。”

  为求产量,为使最快速度烧制出一批可用的箭头出来,李孟羲毫不停留的着人就地垒窑。

  烧陶的技术难度实在不高,只要随便挖点黄泥,就能糊个窑。

  陶匠们拿着锄头铁锹拎着筐子,自去找泥,在扎营地外不远,挖

  请收藏:https://m.wan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