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百九十五章 软旗与硬旗各自的优劣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连旗帜上的图案也看到清。

  插在空旷地的旗帜看的清,插在车后,被板车半挡住的旗帜,也看的清,插的很远,被人群阻隔的旗帜,也看的清。

  再往外走十步。

  旗帜依然个个看的清。

  继续走远,再二十步。

  此时,已经离开主路很远了,走到了大路另一侧的荒草滩上,离得有点远了,几面旗帜上的图案都模糊了,但是依稀还是能看清。

  再离远十步。

  旗帜上面的图案也再也看不清了,但旗帜颜色各异,差别明显,白,蓝,棕,黄,四色。

  一眼能从颜色区分出来。

  放在实际运用中,当义军整个体系熟悉了各营的旗帜之后,哪怕看不到旗上的图案,只根据旗帜的颜色,也一眼能找到各部在哪儿。

  继续再走,再远。

  离老远了,插地上的四面旗帜,因为旗杆高出车辆,高出人,高出帐篷一截,依然可以看到旗帜所在,依然还能区分出旗帜的不同颜色。

  做各部营旗的初衷是,方便有时需要联络找人时,能在混杂的车马人流中,远远的一眼找到地方。

  营旗离两三百米还能起到标识作用就够了,足够用了。

  不过,在李孟羲走远观旗的这过程中,他发现了营旗的一个极大不足。

  那就是有时可能会因为角度,看不见营旗。

  四杆营旗,鲁犁插的时候,旗面方向各异。

  因为旗是硬旗,旗面不会招展摆动,就跟个薄木板一样。

  离得近倒还好,离得远了,李孟羲发现,其中有一面旗,角度不对,视线恰好和旗面平行,看不到旗面。

  再结合实际应用一联想,很有可能有时候,人站的角度不对,在营地外围,看半天,都看不清旗帜在哪,得往边上绕一下,绕几十步才看的清旗帜。

  视觉是直来直去的,而旗帜只两面,旗面对东西,则在东西两个方向的人能看清旗子,正南正北看旗子只看到一条线,分不清是哪个营的旗帜,这就,不利于标识和沟通。

  李孟羲眉头皱起。

  以前还没意识到,硬旗不是全无缺点的,软旗也不是完全被硬旗吊打的。

  软旗能飘动,左右上下乱飘,有微风就能张扬,这意味着,软旗是三百六十度可见。

  而硬旗,有其视觉死角。

  李孟羲思考解决问题,问题要解决也简单,做一个十字形的旗,既,旗杆上挂两个旗面,一个旗面对东西,一个旗面对南北,这样就是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标识了。

  既然都做两个旗面了,不妨,索性做四个一样的旗面,这样反而还可以做成箱体结构,容易固定。

  李孟羲把营旗改进的方法告诉鲁犁,大致原理,把旗杆上头,编一个没底没盖的箱子,只有四壁,然后这四壁骨架上,挂旗面。

  如此,营旗不管哪个角度都看得见了。

  李孟羲还说,如果做三角的框架好编,那做

  请收藏:https://m.wan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