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七十二章 一字之得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五指看,握成拳头看,正面看,侧面看,怎么看,怎么不像是五,原来五这个字,是绳结,不再是用手来表示了。

  对有学问的人的佩服油然而生,李孟羲佩服的看着面容平平无奇衣衫褴褛的教书先生,面露笑意,“先生眼光独到,令人钦佩!一言令某疑虑顿解。”

  “解此一字,能值千金也!”

  “先生稍等,我去取粮以为酬谢。”

  说着,李孟羲就要去拿粮,没想到,教书先生却有些不悦,“我解此字,岂是为粮!”教书先生拱了拱手,作势要去。

  李孟羲都愣了,他反应倒快,明白为什么了。

  原来古代的读圣贤书的人,都有那么一些清高。

  若是木匠们,谁有个好主意,李孟羲赏木匠们粮食,木匠们会喜出望外。

  然则,教书先生破解了一字,要是拿粮食钱财来作为奖赏,教书先生就觉得,多文雅高洁的一件事,沾了铜臭与低俗,觉得是侮辱了他。

  想通了此节,李孟羲正色,拱手一礼,“先生体量则个,我军中贫乏,金珠锦绣皆不足,先生破解一字,价值万金不止。

  然某却不能以万金相酬,只有粮十斤相赠,还望先生不弃。”

  李孟羲这么一说,教书先生才脸色稍缓,连说言重了。

  读书人就是这样,明明穷的叮当响,口粮勉强够吃,多十斤粮食,境况就能好的多,然而却拉不下脸来接粮。

  李孟羲给找了个台阶,教书先生这才毫无心理负担的应下了。

  李孟羲得到了一个重要知识,他又知道了一个象形文字的渊源了。

  一二三四五,都弄清楚了。

  回到板车上,翻开《千字文》那卷,在【五】旁边,李孟羲小小的写了注释,五,象形绳结也。

  其实教书先生来打扰了一会儿,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李孟羲没意识到,幸运的是到傍晚扎营时,他就能意识到。

  无聊的行军时间过得飞快,唯一能觉得有趣的东西,民夫们有时会看到路边的野菜,欢喜的把野菜挖掉带走;木匠营有猪有鸡有鸭,猪哼哼老是叫,木匠营的人去看,发现是谁绑的猪,没绑好,把猪都要缠死了,鲁犁气的骂,木匠营哈哈一片大笑;游骑商队,不停的离队四处寻找人烟去买各类物资,不停的带回来东西,则让所有人都开心。

  游骑商队能买到的东西,如果细究就会发现,商品的比例发生了改变。

  离巨鹿远时,鸡鸭禽畜都能买的到,离巨鹿近了,禽畜越来越难买,兵器之类,竟然能买到不少。

  游骑商队,竟然能买了几架弩回来,李孟羲知道这件事时,都诧异了。

  按李孟羲所想,黄巾乱起巨鹿,离巨鹿越近,越是动荡,越是动荡,兵器越是紧俏,兵器就越不会好买。

  然而实际情况却与李孟羲猜测的有所不同,巨鹿已近,确实的动荡与不安定,然而,乡人各村各处,都备了兵器防贼,这就造成了,游骑商队去买东西的时候,游骑商队出手阔利,给钱多,乡人宁可卖几件兵器,也不肯卖粮食,因为粮食实在是缺。

  这就跟李孟羲猜测的相反了。兵器竟然还能买来一些。

  按义军目前军备,啥兵器都缺,至今为止,义军万余人,不够人人一件铁器。

  又或者也可以说,义军啥都不缺,刀枪剑戟弓弩等,全都够用。因此,若是真的没啥买,只有兵器可以买,与其买普通刀剑,倒不如,买弓弩。

  请收藏:https://m.wan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