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六十章 蜈蚣挂山梯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关羽见李孟羲说着说着,眉头紧皱,又没声了。

  关羽和刘备不好打搅陷入沉思中的李孟羲,只好等他回转过来再问。

  此时,李孟羲想什么又想的入神了呢。

  在脑海中思绪纷飞的无数混杂的画面之中,李孟羲想到了曾经在cctv7,即,农业军事频道看到过的,特种兵们野外作战时,特种兵们过两山之间的山崖时,是用弓弩把连着绳索的铁钩射到山崖对岸去,只要钩到树干石头什么的,只要钩结实了,人就能像猿猴一样,顺着绳索爬过去。

  用弓弩来抛射绳索,比人力爬过去快捷的多。

  二十一世纪的弓弩,和汉朝力道最大的大黄弩哪个力道更强,不太清楚。

  大不了,大黄弩力道要是不行,直接搬床弩过来,发射弩枪,以床弩的力道,别说挂到对面树上了,弩枪深扎进石头缝里也是可以的。

  吊桥断了,派身手敏捷的士兵爬下悬崖,在路况极不好走的情况下,可能得半个小时,才能爬到对岸山崖。

  而且,这过程中,可能士兵会失足坠落山崖。

  而要是用强弩发射铁钩,或者用床弩发射连着绳索的弩箭,可能运气好,一发弩箭射过去,铁钩就钩到了几十米外对面山崖上一棵歪脖子树,前后所需时间可能还不到一分钟。

  一分钟,对比一个半小时,节省的时间是二十九分钟。

  二十九分钟,按五秒可以顺着吊桥投放到对面一个人来算,二十九分钟的时间优势,足以把数百人投放至对面山崖。

  数百人趁其不意,足以从山上绕到敌军大营后面,埋伏起来,等到晚上,足以杀敌军个措手不及。

  李孟羲甚至知道特种兵们的抓钩是怎样的——最好的抓钩形状,应该是一个抓钩上,有三个或者四个弯铁钩,这样,不管铁钩射出去是怎么的角度,都至少有一个钩子可以勾住树干。

  不仅山崖间搭桥可用,在河上搭浮桥,一样可以用床弩把绳索射过去,很快捷方便,而且安全。

  看来,军中技术装备又得增加了,强弩手们除了配备普通的弩箭以外,还应配备一种抓钩箭头,以方便在悬崖峭壁之处,辅助通行。

  妙哉!特种箭头。李孟羲脸上不由浮现笑意。

  见李孟羲眉头稍缓,关羽边把一根柴添到篝火里,边好奇问,“羲儿,何事开心?”

  李孟羲回过神来,振奋的把自己方才所想告知刘备关羽,

  “关将军,玄德公。我等之前所议,军中每百人,配备一二抓钩,利于拔寨。

  现下提到于山崖之间搭建吊桥,是否可特做一弩箭,箭头做成抓钩形状,遇山崖难逾之时,弩箭拖曳绳索,射至山崖对处,若抓钩恰钩住乱石树叉之处,我军士卒立时缘绳索而过,岂不迅疾?”

  说完,又道,“若弩弓力道不足,亦可用床弩,以床弩之力,弩枪可

  请收藏:https://m.wan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