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四十七章 观屠夫解牛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屠夫们宰牛拿的都是环首短刀,而不是尖头的宰牛刀,肯定是因为急切间找不到足够的宰牛刀,才被迫用环首刀的。

  刀不好用,可以想象,牛皮肯定会有损伤。

  得不到完整的牛皮,牛皮不完整,日后有了合适的条件硝制后的牛皮再做皮甲,就得把破损的地方丢掉,会浪费部分材料。

  一名壮实的赤膊屠夫抓住牛耳,环首刀一刀朝牛脖子捅去,正如李孟羲之前对环首刀的评价,环首刀刀尖强度足够,但刃角不够尖锐,穿刺能力不足。

  在二十一世纪,治安管理法中,有规定,公共场合,不准携带刃角小于三十度的刀具。

  为何是三十度刃角?因为,当刀尖的刃角小于三十度时,穿刺性能很强,捅人一捅就捅穿。刃角小于三十度的刀,是极凶悍的利器。

  【讲真,最近一直用咪咪阅读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安卓苹果均可。】

  而环首刀的刃角最少四十五度,甚至角度更大,这样的刃角固然坚固,也不容易折断,但穿刺性能稀烂。

  屠夫拿环首刀往牛脖子一捅,一下没怎么捅进去,同样的地方又用力捅了一次,刀才进去。

  捅牛脖子就这么不好捅,战场上,环首刀刀尖穿刺能力不够,捅敌人的铠甲,就更难捅穿了。

  刀刺进牛脖子里,有暗紫色的鲜血从刀口缓缓流了出来,流出的血是半凝固状态。

  一晚上的时间,牛的血液都快干了,要是活的牛,一刀刺进牛脖子,炽热的牛血会打开的水龙头一样,哗啦啦的往外流。

  宰牛之前,李孟羲还疑惑,疑惑屠夫们为啥只拿了大筐子来,不拿接牛血的盆呢,现在明白了,死牛放的时间长了,放不出多少血了。

  果然,专业人士就是专业人士。

  杀牛有些残忍,不适合小孩子看,李孟羲用手捂住弟弟的眼睛。

  “哥哥你都挡住了,俺都看不见了!”弟弟推开李孟羲的手掌,就是要看杀牛。

  “那你做噩梦了我可不管。”李孟羲笑着摸了摸弟弟的头。

  看看也无妨,没啥大不了的。

  宰牛很有看头,最有看头的是剥牛皮,屠夫们围着木架子,围着吊挂的牛,按着刀,一点一点的把牛皮和脂肪层切离开。

  旁观过程中,李孟羲发现了问题。

  因为人多,一堆屠夫,反而误事了。

  要是一个屠夫剥牛皮,还能把牛皮剥的相对完整。

  可是人多,都想凑着干活,一个没配合好,就有一个屠夫可能经验不足,把牛皮割破了。

  如同做板车一样,解牛需要多人协作,人一多,沟通与协调不好,就容易出差错。

  可能是有新手技术不行,不小心把牛皮割破了。

  “娘的!好好的牛皮你给割坏,笨的死去!”一名正操刀的八字的精瘦老人,当场眼一瞪,对年轻屠夫破口大骂。

  割坏牛皮的年轻屠

  请收藏:https://m.wan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