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四十四章 扎营四要(二)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以为,此法如何?”

  “此法绝妙!”关羽沉声无比。

  “是极!”刘备也这么答。

  李孟羲张了张嘴巴,摇头,“我倒觉得,此法不妥。”

  他话这么一说,关羽刘备都看了过来。

  李孟羲往下解释为什么用砖支床的方法为什么不妥。

  “一什十人,按我军如今配备,十人之中,一人背帐篷,不带床铺,一人背陶瓮粮食与干柴,也不背床铺。

  十人之中,八人背铺,共有铺八章。”

  “若用砖垒床,一床用砖六块。

  砖太沉,带六块砖,太过拖累。

  再者,就说砖够。

  那支床长枪何来?

  支一床,用枪杆三只,就说一什十人,全是枪兵。

  满什长枪,只能支床三章,余下咋办?”

  李孟羲的话,让刘备关羽又是沉思。

  “这还是一什十人都是枪兵,要是弓队,抑或是刀多队,枪更少。”

  此时,刘备突然建议到,“那羲儿,咱带着棍子不成,一人带短棍三根……”

  “不妥!(不妥!)”关羽和李孟羲很有默契的不约而同的开口拒绝。

  太过默契了,关羽和李孟羲不由一笑。

  “羲儿,你就于大哥说说,为何不妥。”关羽抚须,笑看李孟羲,要李孟羲来解释。

  【推荐下,咪咪阅读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李孟羲便解释到,“三五根短棍,说起来不多,可行军之时,背囊重一点儿,就多拖累不少。

  就为支床,得多带三根棍棒,不值当。”

  刘备了然。

  论军略水平,军中现下,唯李孟羲和关羽水平还高点,刘备,实属是个新手。

  因此,李孟羲和关羽都能意识到后勤问题,刘备不能。

  这不是学学兵法就能学会的,得靠积累。

  床铺问题,到这儿卡住了。

  没想到,扎营之法,会卡在床铺这里。

  三人就床铺问题,展开讨论。

  “吊床如何?”李孟羲突发奇想,话一说完,还不等关羽刘备反应过来,“吊床不行。”李孟羲眉头一皱,自己就把这个想法否决了。

  刘备好奇问,“羲儿,何为吊床?”

  李孟羲就跟刘备解释,什么是吊床。

  吊床就是,就比如两根树中间,绑着兜儿,人躺上去睡,这就是吊床。

  原来就这,刘备恍然。

  吊床远离地面,也能解决地面水迹的问题,但李孟羲之所以自己否决了吊床,这是因为,吊床也地儿吊啊。

  要说,带一些桩子,每天扎营,钉两根桩子,这不又是得不偿失了?

  就为支张床,就得带两根大桩子,太拖累。

  不过,李孟羲突然想起一事,他眼睛一亮。

  好像,水军,比如潜艇兵,比如战列舰上的水兵,因舰只的空间有限,所以就都是用的吊床。

  吊床一是节省空间,二是,稳固。

  为什么吊床一晃一晃的,它还稳固?

  那是因为,如果是在海面上,船晃的甲板上的人如果不抓着东西,都要飞起来了。

  甲板上如此,如果是普通的硬床床铺,睡在上面,人就跟着船的晃动,起起落落不停撞头吧。

  而吊床,知道钟摆原理吧?

  吊床虽然晃,但是,船晃,吊床会跟着晃荡起来,自我调节。

  睡在吊床上的人,随着吊床的晃来晃去,跟睡在一个狂暴版的摇篮上一样,睡的还挺舒服。相对硬床板,人一晃就从床上滚下来,或是不停磕着头。

  吊床舒适度也好,安全性也好,是最适合海上的。

  若以后,组建水军,吊床有必要推广。

  李孟羲想着。

  吊床的确简单,可这一点经验,可是经过了千百年,才得以推广起来的。

  汉代的水军,是不会去刻意在船上全用吊床的,但李孟羲知道。

  就这一点知识,能让刘备军的船只,可以承载更多的兵力,因此而得来巨大的优势。

  第三百四十四章扎营四要(二)

  请收藏:https://m.wan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