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一章 彼时此刻,正如此时此刻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砍了妖言惑众的自己。

  这么一想,李孟羲如芒在背。

  也算李孟羲运气好吧,或者是前世接受的信息比较多,思路开阔。

  忽然之间,李孟羲灵感突来。

  “非也!”想到辩驳思路的李孟羲一拍矮几,他抬起了头,枯瘦黝黑的小脸上,一双澄澈的眼睛,目光自信而从容,“玄德公以前汉末年王莽篡朝之乱来类比今日黄巾之乱,却是大谬。”

  刘备似笑非笑,稳坐着处之泰然,刘备拱手一礼,“愿闻其详。”

  “某听闻,得仁义者得天下,失仁义者则失天下,玄德公以为此话如何?”

  “确是如此。”刘玄德受儒家熏陶极深,仁义之说,刘备自然大加赞赏。

  “孟子所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玄德公以为如何?”

  “先贤之言,真知灼见。”刘备颔首称道。

  “某又曾听闻,民如水,而君如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前汉末年王莽之乱,始于朝廷内乱,是外戚之乱,而非是民乱。

  而今黄巾起义,四海嚣嚣,今跨州连郡之贼,昔日安分守己之众民也!今民怨沸腾,是水将覆舟!”

  “王莽之乱,不过皇权易手,汉祚尚可存续;黄巾之乱,却是大厦将倾,根基崩塌,难以为继。”

  “玄德公以为如何?”

  李孟羲一番话说完,他对自己的口才极为满意,话说完,李孟羲直视不过半步之距的刘备,他要等刘备,看刘备能如何反驳。

  “这……这……”刘备失却从容,言语结巴,双眼震惊的睁大,手在颤抖。

  李孟羲唇枪舌剑之间,直接击溃了刘备依为救命稻草的天命之说,刘备信念崩塌。

  (难道,我大汉当真要亡……)刘备内心哀嚎一声,眼前一黑,整个人颓然欲倒。

  勉强用双手撑住了矮几,刘备欲要振作再辩。

  “玄德公是否想说,天命玄谈,非我一个黄口孺子可置喙?”

  刘备愣住了,然后默然。

  看刘备默然,李孟羲便知道,自己猜到了刘备的心思。

  他缓缓站起,一手背在身后,一手扶着弟弟的肩膀,举止间,仿佛腹有百万兵机,从容不迫,“天命?呵呵。”李孟羲颇具讽刺意味的呵呵两声,“玄德公岂不闻,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纵有天命,五世亦斩!”

  “秦亡之时,百姓揭竿而起,共抗暴秦。”

  “今百姓揭竿又起。”

  “昔日秦失其鹿,今汉亦失其鹿,秦末路如何?汉末路又当如何?彼时彼刻,不恰如此时此刻?”

  “玄德公。非是某出言不敬,妄论大汉国运,只是,有病而岂能畏医之言。

  某和幼弟二人得玄德公所救,无以为报,某即知大汉危难,又岂有不言明之理?”

  见时机差不多了,“玄德公,夜已深沉,某去了。”

  语毕,李孟羲拱手告别,径自走出大帐,神情复杂关羽和张飞并未做何阻拦,也并未出来相送。

  直到李孟羲走出很远,回到了俘虏之中,呆若木鸡的刘玄德突然掩面嚎哭,“苍天啊!当真不佑我大汉?”语罢,泪如雨下。

  哭声之大帐中传出,离几十步外的俘虏们也能听到。

  其声悲切,闻之令人动容。

  走出帐外不远,李孟羲便听到了帐中传来的嚎哭之声。

  李孟羲不由停住了脚步,想了一下,李孟羲继续前走,脚步甚至加快了,并不打算回去看看。

  这会儿,刘备心神崩溃,必然哭的狼狈,非礼勿视也。

  请收藏:https://m.wan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