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二十一章 随军采买,原来是外交事件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刘备又没买到东西,猪狗羊一头没买到。

  刘备回来告罪。

  而后刘备没有立刻离开,而是和李孟羲谈到了去买东西遇到的事。

  刘备说,让游骑前去,要是遇到村落,按李孟羲说的方法还好,游骑多立旗帜,少举刀枪,且可使两骑前去交涉,另两骑在后戒备。

  李孟羲想到的交涉方法已经很规范了。

  但是,李孟羲只想到了遇到村落的情况,而未忽略了在半路遇到乡人的情况。

  遇村再去交涉,跟半路遇到个人再上前交涉,这是两回事。

  游骑们并不都是口舌伶俐之人,也并不都是太通晓礼数之人,厮杀汉说话直来直去,往往少了点礼数。

  刘备有感于此,于是就想着跟李孟羲商量一下,看李孟羲能不能想出什么好主意,就像若是遇到村落,交涉的次序如何,制定成法,让士卒们依例遵守。

  看李孟羲能不能像前边那样,再想想路遇乡人,骑兵上前交涉的流程应该如何。

  刘备也太看的起李孟羲了,他这一问,把李孟羲都问懵逼了。

  我咋知道半路遇到了个人,该怎么交涉,李孟羲心里直嘀咕。

  这玩意儿得靠情商的好嘛。

  就算一样的交涉流程,偏偏就有些人,很有亲和力,上去三两句就能交涉成功。

  而有些人呢,哪怕他是满脸堆笑呢,你一看就觉得不喜欢,这能交涉成功才怪了呢。

  因此,刘备问,若路遇乡人,士卒如何交涉才好。

  李孟羲语滞半天,问刘备,“那依玄德公看,该如何交涉?”李孟羲把问题反丢给了刘备。

  刘备在马上,沉思片刻。

  “路人半途遇我,我游骑数骑,路人见之,必有惊慌。

  故,首要之举,当安其心。

  可使一人下马,徒步迎上问询,余者,停留在后,不使乡民惊慌。

  而后,及交涉,需择一面目和善之人,温声细语,礼数周全,细细说明来意。

  再后,先把钱放于乡人之手,再问,是否可带我去方圆村落采买。

  如此,乡人得我钱财,一者,不想舍财,二者,见我只一骑下马徒步而来,礼数周全,似无恶意。

  两下相因,成算多已。”

  刘备按自己所想,娓娓道来。

  李孟羲听的直点头。

  刘备所说,大致包含三条交涉规范,一个是,半路遇了乡人,立刻把马停在道上,别吓到人家。

  二是,让一个面目和善的士卒下马步行,前去交涉。

  三是,说完来意后,直接给钱,给完钱,再说,能否带着去附近村落买点东西。

  这三步一套做完,大致能把交涉成功率提高很多。

  但凡涉及到人情世故,刘备的水平高极了,李孟羲很是佩服。

  刘备说这一通交涉的方法,李孟羲认为很好了,面面俱到的。

  就按这个就行了。

  所剩的问题,好像只有一个了,那就是懂礼数,善言谈,并且面目和善

  请收藏:https://m.wan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