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零三章 简雍见《屯田策》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时离开涿州时,刘备等人是先把两万多黄巾流民安置完了才走。

  走之前,屯田法细则汇总成屯田七策,洋洋洒洒千余字,写满大纸十几张留在庄园中。

  简雍在翌日看到了刘备留下的屯田策。

  看完一遍,简雍忍不住从头到尾又看了数遍。

  从选屯田地点,到如何去划分地块,到界砖石该怎么埋,分发给民夫们的器具又应该怎么发,事无巨细,皆有备注。

  通篇看完,简雍只有一个感觉,那就是看完了一遍,好像就亲自经历了一遍一样。

  未看之前,简雍不知该如何屯田,看完之后,简雍感觉立刻就能带几千几万人去开荒了。

  屯田所需要的器物为,煮粥的陶瓮,碗,筷,麦秸,地尺,做泥胚的模子,锄头,共计七个物件,缺一不可。

  陶瓮兼具打水和煮饭之用,煮饭的时候拿瓮煮,去外边挑水也提着瓮去。

  活泥打胚时,也是用瓮挑水活泥。

  麦秸,麦秸用处大了,床是麦秸铺的,被子也是拿麦秸盖,系陶瓮的绳子,还是麦秸编的,烧的柴火是麦秸,打泥胚,泥胚里边也得放碎麦秸。

  地尺是初去屯田点时用的。

  打胚的模具,则是留给民夫们让您们自个盖胚房用的。

  最后一个,锄头,锄头用来开荒刨地。

  简雍把这七件物什一个一个仔细考量,他发现,这七件东西,还真是屯田最低所需,加一个就多了,少一个就干不成事儿。

  简雍赞叹不已。

  听夏侯篆说,当时为屯田,陶瓮不够,特意盖了十个大窑,几百人开工烧窑,又几百人帮忙,昼夜不停的烧,花了十来天多天吧,烧了万把个瓮。

  简雍于是就去陶窑那里看了,涿州城附近哪里有窑,简雍清楚。

  当简雍到了那村,东头,离了好远,果然,看到陶窑在陶土坑边,围了一圈好几个。

  来到老陶匠家,老陶匠家在盖新房,盖的砖瓦房,见有客来了,老陶匠迎了上来,问是买陶器的不。

  简雍笑着摇头,眼睛四处打量。看到院子里,树根下,井台旁,门前屋檐下,到处都是小瓮。

  简雍好奇,走过去拿起瓮看。

  瓮粗劣不堪,连圆都不圆,这要是拿去卖,没人买的。

  瓮很小,就两巴掌大,口小肚阔,高两拃。

  简雍拿瓮在手里掂量了两下,“这瓮,做一顿,顶多够一个人吃。”瓮小的都有些可爱了,简雍暗笑。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咪咪阅读!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简雍看着手中制作粗劣,半扁不圆的瓮,“【瓮小,恰足一人日食,又可省柴薪,两全其美】。”他满意的点了点头,“妙!”

  瓮为何做这么小,做这么小的道理在哪,简雍看过屯田策,知道的很清楚了。

  关键是怕屯田点分饭

  请收藏:https://m.wan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