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九章 辨三英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张飞回答的如此理所应当,李孟羲嘴角撇了撇,然后想笑,嘴角动了又动,最后,彻底忍不住了。

  “啊哈哈哈哈……”李孟羲突然仰天哈哈大笑,笑得眼泪都出来了。

  李孟羲像是嘲笑一般,边笑边摇头。

  “何故发笑?”

  张飞不满发问。

  李孟羲笑得咳嗽连连,好不容易止住不笑,他擦了擦眼角笑出的眼泪。

  张飞张翼德,涿郡豪强。

  何为豪强,地主也。

  古代的地主,是何德行?或许有地主是好人,但整个地主阶级,其本质是属于剥削阶级,在两千年吃人的社会之中,罪行累累。

  失望啊,原来出身地主阶级的张飞,他原来是这么想的。百姓就该原地饿死,造反罪不可赦。

  张飞是豪强,自然站在豪强的角度考虑问题。

  “三将军说,百姓纵饿死,不该造反。此言,大谬!”

  李孟羲一拍矮几,豁然起身,瞪着眼睛,毫不畏惧的盯着张飞。

  张飞本不欲与一个娃娃一般见识,只是,方才李孟羲说汉室将亡,张飞就很不痛快,现在,这娃娃又敢朝自己咋呼,张飞气不打一处来,顿时火大,一捋袖子就准备教育这不知高低口出妄言的娃娃。

  关羽知晓三弟性情,怕李孟羲挨揍,关羽忙起身两步抢步过来,拦在张飞面前,“三弟,你还跟一个娃娃抡胳膊?好不知羞!”

  关羽按住了气呼呼的张飞。

  “敢问三将军,天下之田,皆是百姓亲种亲耕,一米一粟,皆由百姓而出。

  如今灾年,种粮之百姓,饿死者累累,不事农桑之上位者,脑满肥肠。

  某问三将军,为何种粮之人饿死道旁,手不染泥者,肉臭朱门?何以如此?

  家师曾作悯农一首,将军不妨一听。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某年幼,不能解诗中深意,请三将军教我,为何四海无闲田,农夫尤饿死?

  为何?

  为何!”

  李孟羲面色微冷,厉声发问。

  虽他年纪尚小,声音稚嫩,厉喝之声,震耳发聩。

  在那一刹那,李孟羲小小的身影,如若代表着亿万黎民声嘶力竭的呐喊,势比千军万马,接连两声“为何!”

  直触人心底,令人心头一颤。

  帐中之人,反应不一而足。

  张飞依然瞪大着眼睛,脸色涨的黑里透红。

  他想驳斥李孟羲几句,却发现,无从反驳。

  关羽丹凤目大睁,惊讶无比的看着李孟羲。

  关羽熟读兵书,更多读典籍,尤好春秋,关羽学问自是不凡。

  悯农一首,听在关羽耳中,无异警世之言。

  此时,李孟羲直斥张飞,他背对刘备。

  刘备怔怔的看着李孟羲站的笔挺的背影,此时,刘备耳中,不停的回荡着“四海无闲田,农夫尤饿死”这句话,一遍又一遍的回荡,刘备迷茫了。

  “玄德公。”李孟羲声斥张飞之

  请收藏:https://m.wan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