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七十一章 引蛇出洞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五个刀盾兵对五人的鸳鸯小阵,鸳鸯小阵又赢了。

  关羽看的分明,刘备目露惊奇,张飞蹲在一边,眼睛瞪着李孟羲的后背,眼睛瞪的老大。

  鸳鸯小阵连战连胜,李孟羲笑得很开心。

  关羽拂须沉思片刻,决定同样以盾兵枪兵混合编队,再战鸳鸯小阵。

  关羽也让两个盾兵在前,又两个枪兵在后,一个弩兵最后面压阵,这其实也是鸳鸯阵了。

  鸳鸯阵对鸳鸯阵,胜负各在五五之间。

  经此一番操练,看似简单但无比实用的鸳鸯阵得到了关羽的认可。

  虽说鸳鸯阵简单容易上手,却没有简单到真的看一眼就能上阵杀敌的地步。

  鸳鸯小阵是盾兵和枪兵以及弓弩混编的阵法,但不是盾兵枪兵和弓弩这三个兵种放一起就是鸳鸯阵了。

  盾兵和枪兵的合击战术,战场上常有。

  而鸳鸯阵与普通合击战术不同的是,要时刻保持阵型,盾兵要一直在前,枪兵掩护两侧,后边的弓兵游走,有机会就朝敌军放箭。

  战术细节还要完善,最主要的是阵型要时刻维持,鸳鸯阵中的刀盾兵,跟其他刀盾兵不同,不能死命的往前突,而是应该成为阵型的一部分,和枪兵同进同退。

  于是,在行军半途,义军突然停下,临时抽出时间操练鸳鸯阵。

  上次文克复文安县城之后,刘关张三人都想立刻进军,唯独李孟羲提议暂留两日。

  也就是那短暂的两日之间,义军的攻城器械大为改进,义军攻城战法,在两日之间被迅速完善,义军的攻城水平大为提高。

  文安县那时突然停军不前,而今又是突然驻军。

  两次了,此举虽与兵法之中兵贵神速之理相悖,目前却是最有利的选择。

  在中午时分阳光最炽盛的大太阳下,义军顶着太阳,练了近两个时辰,李孟羲穿插于一个个鸳鸯小阵之间,来回穿梭,不停的指点着结阵要点。

  要点只有一个,那就是五人同进同退,当如一体。

  见练的差不多了,李孟羲找到同在校场穿梭的关羽,“可以继续行军了。”

  鸳鸯阵,是李孟羲“发明”的,李孟羲认为差不多了,那就差不多了。

  李孟羲虽不是一军统帅,但他一言能让大军顿止,偏偏刘备和关羽还听他的。

  一般人打仗,容易热血上头,李孟羲却是与之相反的另一面,不仅不上头,越到战时,越是冷静,敌踪在前,竟然还有心思走着走着让军队停下,先练练阵法再说。

  这不是一次两次了,后来李孟羲类似的举动还有更多,于是后来刘备笑着给李孟羲起了一个绰号,“李徐行”,意思就是说他临战之前,总是突然会停那么一下。

  要么借城墙之便,操练攻守之法,要么临时想到了好用的阵法,立刻停下操练,再趋军求战不迟。

  正所谓,临阵磨枪,不亮也光。

  我军战未

  请收藏:https://m.wan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