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八十六章 思维的刹那自由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天了,教这个大老爷们从0开始学,学三天了,终于啊,他们终于把数字记熟了。

  接下来,该教什么呢。

  按当时教刘关张三人时候的节奏来看,应该是教多位数了。

  李孟羲要先调研一下,看乡勇们对数字的概念是什么情况。

  李孟羲问,“众位,你们说,最大的数,是多少?”

  “一万吗?一万斤!”挤在前边的狗子回答问题很积极。

  “哪是一万?”旁边有人反驳,“是百万,百万斤!”

  这不算完,又有一个声音,说是千万。

  吵吵嚷嚷。

  李孟羲饶有趣味的看着这一切。

  有两个问题出现了。

  一个是概念上的问题。

  乡勇们,不知数字和数量二者的区别。

  李孟羲问,最大的数是多少,由狗子开了个坏头,狗子说是一万斤,后边的人全被带歪了。

  数字不该带单位的。

  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不问不知道,一问才发现,这个时代最底层的穷苦出身的乡勇们,数学知识真的很浅薄。

  严格来讲,乡勇们不完全懂数位知识。

  尽管,他们知道个十千百,知道是满十往前进一个。

  但是,可能是没有简易计数法因此难以把数字和数位联系记忆起来,所以,乡勇们对数字的极限没有个概念。

  最大的数字是多少?

  这些出身最底层的乡勇们,他们日常生活中,没有接触与了解大数的需求。

  可能,只有在农闲时夜晚仰望天空的时候,看着天上明星无数,这时,他们的思维才会暂时跳脱土地与农活的束缚,有那么一瞬间,他们会想,会感慨一声,“也不着,这星星有多少?”

  发出一声感慨。

  “兴有千把子。”旁边一老汉抬头瞅了一眼,插话到。

  “哪儿!少说万把!”另一人也插话。

  然后,到此为止了。

  明日还得干农活,得赶紧把地里的草拔拔。

  绝大多数人,一辈子关于浩瀚、关于极大数字,关于极限的畅想,只有凤毛麟角的须臾刹那。

  牛顿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突发奇想,为什么苹果往地上掉,而不是往天上飞呢,由此往下研究,从而研究出了万有引力。

  而古代中国的一个底层贫民,眺望星空时,也曾萌发过,天上星斗几何的疑问。

  那么为何,汉代的一个底层百姓,没有因为突发起想,而由此创立出天文学,亦或是有关极限的数学概念呢?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咪咪阅读!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答案是,物质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

  人类无论东西方而人类,从远古智人开始,便从不缺乏对星空的畅想。

  而只有生存不是问题之后,不用为了生存而耗尽所有精力之时,才有余力研究上层建筑有关的东西。

  牛顿之于汉

  请收藏:https://m.wan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