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一百八十四章 日转角估时法(二合一)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辰。

  在上一世,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尤其是初中的时候,除了语数外三门主科,还有物理生物化学三门辅科,除此以外,更有历史地理思政等高考都不考的东西。

  当时多少人以为,地理之类的东西没啥大用,李孟羲在学生时代也觉得,地理课也就有丰富些知识的意义罢了。

  然而没想到,当初学完又几乎忘了的东西,剩下的还记得的一鳞半爪,现在竟然发挥了大用。

  就比如现在,如何在白天判断时间。

  李孟羲看着天上的太阳,和广阔的天空及天空下的大地,他脑海中竟然神奇的浮现了一些抽象的几何图形。

  图形出现的原因,有两个。

  一个是,初中地理课本某一副插图,介绍太阳运动轨迹时,是用一个半圆的示意图表示的。

  根据时间变化,一格一格的日象示意图,布局跟钟表刻度布局一般类似。

  也就是说,白天一天时间,太阳在空中和地平面形成的图形是一个半圆。

  而太阳对地的运动速度是大致匀速的,这样的话,如果用量角器量出太阳自东地平线上升起之后,转过的角度,再算一下角度等于一百八十度的多少,就能按比例算出的白日时间。

  比如,若是太阳从地平线上起,转了九十度,即,太阳和地面夹角从0度变成90度。

  那么,此时就是中午。

  那么,此时的时间,就是白天天长的一半。

  而如果,太阳转动的夹角,是四十五度。

  那么,就是时间已经过去了白天时间的四分之一。

  也就是,大概是上午九点。

  同理,当太阳转过一百八十度,就是落山了,从东转了一百八十度,到了西地平面落下,刚好一百八十度。

  太阳升落轨迹是个半圆、半圆是一百八十度。

  这两点知识,一个来自于初中地理课本,一个来自小学数学,这两点知识此时的意义在于,让李孟羲觉悟到,如果能精确测量出太阳转动的角度,那么,就能极精确的测量出时间。

  古代计时的日晷,也是根据这个原理,不过,日晷不是直接运用太阳的转角,而是利用太阳照射晷针影子,是间接利用。

  李孟羲瞅着天上的太阳,瞅了半天,他也摸不准现在太阳的转角,是四十五度左右,还是三十多度呢。

  人眼的观察能力有限。

  因为是一百八十度,又因为是测角度,李孟羲自然就联想到了量角器。

  要不,做个量角器呢?

  这个念头一经产生,李孟羲就觉得值得一试。

  和太阳及天空有关的,应该是天文知识,再不济,是地理知识。

  李孟羲自忖知识浅薄,天文地理近乎文盲。

  但,试试呢?

  万一区区一个量角器,真的很好用呢。

  要是真的随手对着太阳,对着地平线一量,轻松算出太阳转角,然后得到精确至极的时间。

  这样,就称得上是能察天时了吧,天文地理,能懂一个了吧?

  别人,比如车夫老铁,老铁依靠着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抬眼一看,就能看出大致时辰,能精确到半个时辰之内。

  也就是,有太阳的情况下,经验丰富的农夫能把时间的误差控制在一个小时以内。

  也就是,随口约莫出七八点,八九点,这个程度。

  但这不够。

  若是战时,不能精确判断时间,时间误差大到一个小时那么多,那么,假设要趁天未黑,紧急突击敌军一个营寨。

  可是,因为不能精确判断时间,要知道,傍晚,天说黑就黑了,五分钟前天还是亮的,五分钟后天色就完全黑了,五分钟就足以大变样,更别说误差一个小时半个小时了。

  那么,如果对时间的估测精度比较高,就可以在军事安排上,避免很多因为时间因素而造成的混乱。

  比如,若看天色估计还有半个小时天黑,而路程半个小时也够了,于是下令出军。

  结果,不到二十分钟,天就黑了。

  出击半道而止,只得回撤,徒劳军心。

  而要是,对时间的估测精度更高,当无有此麻烦。

  我方能精确估测时间,而敌方不能,一来一去,就是代差。

  请收藏:https://m.wan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