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四十二章 我有一题,三位且听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遍。

  不同的是,李孟羲小时候学的乘法表,是一一得一,一二得二。

  而刘备背的是,一一足一,一二足二,细微的描述差别。

  七八得五十六,跟七八足五十六,一个意思。谷

  乘法计算至关重要的九九表,刘关张三人既然都会,那,就没啥问题了。

  “三位即通数字,往下,我便教三位快速计算方法。”

  “笔纸不够,三将军……”李孟羲话未说完,张飞立刻又去拿纸笔了。

  为了好好学鬼谷神算,张飞抱着一大叠粗纸来了。

  纸的质量着实不是太好,又硬又厚,还酥,抱过来都掉渣了。

  笔四杆,砚台一个,刘关张三人并李孟羲一人,一人分了一张纸。

  “某来出题,我等共算,看谁先算出结果,如何?”李孟羲向刘关张三人邀战。

  刘关张三人相视一眼,笑着应下。

  石桌当中的烛台,被微风吹拂着,烛火微微荡漾。

  李孟羲思路稍动,简单的加减乘除计算的话,难度在于复杂程度,数越大,越复杂,计算难度越大。

  再其次,是计算步骤。

  多步计算,难于单步计算。

  于是,李孟羲便设计了一道结合了加减乘数四道运算的复杂计算题。

  “题为,三位听题。

  “今有兵九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人,一战死伤十二万八千四百人,又补新兵五十三万七千六百二十一人。

  问,此时,有兵几人?

  再问,若一人赏米一万八千四百五十粒,共需米多少粒?

  再问,若使一千七百三十人为一部,共有多少部,多少人?”

  这问题,变态极了,变态在不在难度,在于复杂的数字堆砌。

  李孟羲把问题问完了,刘关张三人不动,都抬头默默看着李孟羲。

  这……问题问完了,三人愣是没记住题干。

  李孟羲眼瞅着刘关张三人一动不动盯着自己看,三人一副欲言又止模型,李孟羲突然明白问题出在哪了。

  不说刘关张了,李孟羲把问题问完,自己也想不起来刚刚说的乱七八糟的数字是啥。

  无奈,李孟羲只得手写题干。

  第一份写,又抄三份,共计四份。

  “试卷”分发众人,李孟羲轻笑了,“开始!”

  一声令下。

  李孟羲拿起纸,便提笔演算。

  不知刘关张手算咋个算的,反正李孟羲是列竖式算的。

  也就是,不够减就减一,加足十,就进一,乘积满十,也进。

  就这样,李孟羲先列竖式,算得,兵九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人,一战死伤十二万八千四百人,又补新兵五十三万七千六百二十一人。

  算得人数为,1409220人。

  第二问,问一人分米一万八千四百五十粒,共需多少粒米。

  这是,乘法。

  列竖式,又算得,26,000,109,000。

  即,二百六十多亿。

  第三问,使一千七百三十人为一部,可分多少部,余多少人。

  此是除法。

  除得,可分15028964部。

  余,1203人。

  李孟羲很快算完了,毛笔不甚好用,笔软且笔锋粗,列了竖式,没算两行,纸就没空地了。

  这让李孟羲怀念其铅笔来了,硬笔写着比毛笔好用多了。

  因为数比较大,李孟羲怕出错,又重新计算了两边,“好了,我算好了。”

  李孟羲丟笔说到。

  正埋头苦算的刘关张三人,不约而同的停笔抬头看向李孟羲。

  请收藏:https://m.wan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