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百四十三章 谈判_穿行宋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杜昱设下巧计,以赵宋皇族的性命为筹码迫使宗泽与张叔夜表态愿意转投大梁。

  不过两位的年纪都不小,而杜昱的精力又放在汴梁城那里,让他们到朝堂为官的事情并不着急。还是先送过去一堆大梁国的律法和国策让门做好准备再谈。

  安置完宗泽之后,杜昱没有心思在燕都久留,很快便利用传送门回到汴梁城下的军营之中。

  此时,赵桓同意出城谈判的‘国书’已经放到了他的桌案之上。杜昱看过之后拿起笔刷刷点点写了一封回信,将日子定在三天之后。

  既然打算‘和谈’就要弄得正式一些,该做的准备一定要做好。这件事扑天雕李应比较擅长,谈判的会场便由他来负责搭建。

  其实在北宋时空想要临时搭建一个颇有规模的会场是件很困难的事情,不过杜昱存在背包空间中的各种物资帮了大忙。

  李应领到大量的搭建板房的物资,很快便指挥军中的后勤部队忙活起来。都是现成的材料,只要拼接安装就好,而李应率领的这部分人正是梁山泊工程队中培养出来的工匠,做此事倒是不难。

  仅用了两天时间,用板材搭建的临时会场就已经竣工,李应正指挥工匠们挂上各种装饰品精心布置会场。

  杜昱检查之后非常满意,虽说觉得这次谈判就是走一个过场,不过表面的东西还是要过得去才能体现大梁国的气度。

  时光飞逝,谈判的日子很快便到来了。按照约定,赵桓带着三千人的护卫队打开汴梁城的大门出城和谈。

  杜昱倒也给了赵桓应有的尊重,大梁的军队迎出一里路,将他们接到军营之中。

  说起来似乎有些玄幻,若是网络小说这样写怕是被会被读者老爷给骂死。然而现实往往比小说更加玄幻,在现代时空那条真实历史的时间线上宋钦宗赵桓就是在金兵围困汴梁城的时候孤身一人到金兵军营之中与敌军谈判。

  在人们的印象中宋钦宗赵桓是个不折不扣的软蛋懦夫,但认真看看历史上发生哪些事就会发现事实上并非如此,若是给他一个较好的政治环境会比他爹宋徽宗强出数倍。

  众所周知宋太祖在建国的时候,就是立下誓言与士大夫共天下,还刻下石碑让后代子孙不要杀士大夫和上书言事的大臣,否则老天会惩罚,所以之后的皇帝没有一个这么做的。但在赵恒上台之后虽然当时的徽宗还在世,他还是将北宋六贼中的五个处死,还包括蔡京的两个儿子。要知道这七个人都是宰相或副宰相级别的,不止如此他还将蔡京和李纲贬职,可以说相当强硬。

  面对强大的金兵他还曾设下计谋,让张邦昌和赵构去金朝谈判,自己又修书给耶律余睹,策动他去起兵造反。不得不说赵桓还是想当有智慧的,只是没有想到耶律余睹最反悔,将此事告

  请收藏:https://m.wan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