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7章抽丝剥茧(22)_深度迷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箱里出现过。换言之,死者如果就是陶立新,那么陶立新当年也紧随陶强盛之后回到了沙市,可谓一个前脚刚走,一个后脚紧紧跟上。

  包工头说当年陶强盛跟着一个姓何的老板回到沙市,这人极可能就是何双喜。

  何双喜在失踪前和陶强盛、陶立新都有过密切联系。

  如此种种,都说明陶立新和陶强盛当年在沙市极可能有过交集。

  所以,陶强盛当年对警方说自己于2015年12月份离开蓉城后,和陶立新之间就基本没有联系,不知道陶立新去哪里了云云,极可能是在撒谎。

  「陶立新和陶强盛为同村老乡,根据两家人反馈,这二人之间不存在什么矛盾,并且关系很好,要不然当年陶立新也不会跟着陶强盛出门打工。」

  「警方调查陶立新的失踪,陶强盛却向警方提供虚假信息,这足以说明陶强盛做贼心虚,极可能和陶立新的死脱不了干系。」

  「何双喜当年开了个养鸡场,还欠了一屁股债。陶立新和陶强盛都是建筑工人。一个欠了一屁股债的养鸡场老板极可能雇佣了两个建筑工人,最后老板失踪了,建筑工人也死了一个,这起案子横看竖看,无论怎么看都是一头雾水。」

  「找到陶强盛,将他抓回警局审讯,一边审一边想办法撬开他的嘴。」

  杨峰三言两语定下了案件接下来的侦办方向。

  来画生随即召集人员去会议室开会,以商讨「抓获」陶强盛的方案。

  他担心传讯会打草惊蛇:传讯往往意味着警方认为传讯人涉嫌犯罪,但证据不足,因而需要面对面问话,以作进一步了解。

  这就会让一些具备一定反侦察意识的嫌犯提前打好腹稿,甚至想出「死不开口,以不变应万变」的办法。

  更有甚者,会嘴上装出一副乖宝宝的样子,说自己一定按时按要求到公安机关接受传讯,实际则脚底抹油,溜之大吉。但这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蠢人,往往都是万里无一,十数年难出一二。陶强盛的智商情商和心理素质,应该不会低下到这个地步。

  无论是从「白骨案」的呈尸现场,还是从警方调查陶立新失踪时,以「半真半假」的口供成功蒙混过关来看,陶强盛显然具备一定的反侦察意识。他甚至是一个善于撒谎的人。毕竟,「半真半假」才是撒谎的最高境界。

  同时,如果要对陶强盛实施抓捕,则又缺乏实质性证据。

  因此,来画生认为得想个办法,实现突然一下就将陶强盛「带回」警局接受审讯,这样不但能让陶强盛缺乏应付警方盘问的准备,更能在他的思想上和心理上达到「突然袭击」的效果,让他摸不清这到底是传讯还是抓捕,警方到底掌握了多少相关证据。

  陶立新父母的dna和「白骨案」死者的对比结果虽然暂未出来,

  请收藏:https://m.wan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