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54章 打大了_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重臣。久迩宫邦彦王久战无功,军部及陆军省都认为他不宜担任指挥近二十个师团重任的朝鲜总司令,但又不便撤换,或者说没有人有他的威望指挥这么多官兵,于是,南次郎亲自上场。

  经历三次大败,即使骄狂如南次郎者,也只得谨慎行兵布阵。

  西线是适合大兵团作战的,因此他在此部署了大量的精锐部队:5个精锐师团连同5个新师团组成主力攻击军团,加上新补入的第一战车联队、陆军第1、第2航空大队、第1炮兵师团,组成第1方面军,由第三师团长安满钦一兼任司令官;

  原东部战线的两个师团及3个新师团组成第2方面军,另有第3航空大队、独立第15骑兵旅团,由第九师团师团长永井来兼任司令官;

  第10师团和第1独立守备队作为总预备队,由师团长本庄繁担任司令官,归日本朝鲜军总司令部直辖。

  第1方面军有10个师团及坦克、飞机和炮兵师团的协助,人数超过30万人,基本上集中了日本军工业的精华。它的战车研制比中国起步要晚,但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一个联队的生产,充分说明日本工业实力,不过也掏空了家底。

  它的战车联队,包括三个战车中队,每个中队有坦克10辆,连同其联队部的3辆,共33辆,由一个炮战车中队伴随。其联合作战思路,倒是与中国一脉相承,也不知道其中是否有参考张汉卿的心血?

  这种坦克就是日本举国瞩目的“重达”18吨的“试制一号”坦克。因为战争的提前爆发,它最终没能有机会变成后来的五九式,而是直接命名为八八式坦克进行量产,因为朝鲜前线亟需要它。

  好不容易造出一个联队数量,正想命名为重型坦克联队时,却发现中国的坦克重25吨也只称之为中型,所以就罢了----怎么好意思呢?

  另外一个问题是它的炮战车,是用履带式上车拖曳的大炮,只能伴随行驶,却无法伴随作战,是其一大不足。不像中国的履带式自行火炮,可以伴随坦克作战,并能给它火力支援,这在坦克性能还不完善、步兵反坦压力还小的时候是多么重要!

  考虑到战前它的坦克都一直没有定型,这么点时间能够制造成这样,已经不错了。谁也不知道战争会就这么打起来不是?所有不足都要到战争时期才能检验出来不是?

  陆军航空兵倒是比中国发展得早,这得益于其在一战时的观摩心得。既然脱亚入欧了,欧战中已经开始的飞机,日本又怎么能忽视呢?不过似乎空中对步兵交战影响也不是很大啊,所以它是跟着学了,也开始从意大利引进了一批飞机仿制,但却没有钻研其中的深远意义。

  陆军中只有曾担任军务局航空课长的杉山元认识到它的作用

  请收藏:https://m.wan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