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52章 问计_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手里满打满算只勉强有4个,有一个按照少帅的指令还调到朝鲜的永兴湾,力量已嫌不足,对其它地方的辐射就完全顾不上了,所以杨总司令的空军是对付其陆战队及其运输船只最有力的武器了。

  我认为目前总装备部对于军工生产的优先顺序是空军轰炸机和岸炮,先解决了海疆防御燃眉之急再说,然后是海航轰炸机。不知少帅对这个看法意见如何?”

  张汉卿点头,不过要听听空军的意见,他问杨宇霆:“杨老总的看法是?”

  杨宇霆接话说:“其实我之前与郭老总已经交换了意见,我们认为目前也只有用空军的飞机作驱逐性的动作,先让日军不敢再大规模登陆为要。而且生产空军飞机的沈阳、成都两大飞机厂都有现成的空置生产线,可以尽快地上马。

  此外空军现有的作战飞机已经小有规模,也基本涵盖了沿海四大军区的防区,而且熟练的飞行员也较多,只要飞机跟得上,可以短期内再扩充八到十个联队。再说对付陆上目标,原本是空军的训练科目。”

  海军一般较空军更青睐俯冲轰炸机,因为它个头小,在甲板上起降包括存放都比较方便,相同的面积可以容纳的数量更多。而且因为轰炸时距离目标相对较近,所以精度相对高一些,这对于打击敌方水面舰只的作用特别有利。

  空军轰炸机则由于在陆地上起降,基本不受尺寸和重量限制,因此其指挥官一般采用大规模轰炸的策略。这样,对于精度要求倒不大。相对而言,它的飞行员训练难度也小,更容易出规模。这个时候,确实发展海航的鱼|雷轰炸机缓不济急。

  见郭松龄也赞同这一方向,张汉卿认可了。他问张孝准:“如果全力生产空军飞机,我们的最大产能是多少?”

  张孝准不用准备,脱口即出:“生产线问题不大,只是现在南昌飞机厂的发动机数量不足,根源在螺旋桨叶的生产我们原本需要进口,但现在美国对我们禁运了,目前唯一的进口来源地只能是苏联,这需要外交部予以协助。只要解决了桨叶进口的问题,月产250架不成问题。”

  张汉卿点头说:“我们与苏联的关系还可以,这个我可以亲自出面解决,只是为什么我们造不出桨叶?”

  发动机号称是工业技术“皇冠上的宝石”,后世我们大飞机一直受累于“芯”脏未解决,严重拖累了空军的发展进程。难道在空军刚刚开始的起步阶段,中国已经碰到了这个问题?这个一定要解决,不然受累无穷!

  张孝准摇摇头:“也不是,我们本来了也要上马桨叶生产,只是装备部的技师们经过计算,现在我们生产一片桨叶的成本是进口的两倍有余。有限的经费为了生产更多的东西,只能忍痛下马。”

  哦,有这事?张

  请收藏:https://m.wan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