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93章 退意_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师团,由于师团长园部和一郎中将对这场鸡蛋碰石头般的战事没有信心,事先要求所属联队把军旗都留在了驻地齐齐哈尔。虽说3个联队也没剩下几个兵,但为此,第7师团大大地庆幸了一番。

  中国人可能觉得这是可笑的小事。那么必须说到另一件事:除军旗之外,日本军国主义精神的另一个物化形式是所谓“靖国神社”。为何战后一代代日本首相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执着参拜鬼魂?因为它是一枚被封存的“精神原子|弹”。

  只要供奉着这颗种子,一旦时机成熟,大和民族的“理想之花”必然会重新绽放,日本人必然会让健忘的人们重温它昔日的面目。

  2008年初,中国旅日电视人李缨独立制作的纪录片《靖国神社》在日本公映屡遭停映风波一事,已充分说明“靖国神社”对于很多日本人来说属于极力维护、不可触碰的精神敏感区。

  既然日本是一个注重形式和细节的民族,中国人就要对此予以关注,因为这里面有可能埋藏着我们所不知道的秘密。

  正史上战败后投降的日本不惜一切要保存“天皇制”,将其作为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的唯一条件。在中国人看来换了哪个当皇帝还不一样,但是,现在我们都知道保存下来“天皇制”对日本人是多么强大的精神支柱:

  有了它,日本就永远不会成为西方那样的皿煮国家;在外力强制下制定的“和平宪法”,也很难说不会被重新修订,何况日本近代以来向来以翻云覆雨、诡诈偷袭,不按游戏规则出牌而着称。中华文化输入日本,日本从来是重“术”轻“道”,他们最感兴趣的是兵法、权谋和三十六计。

  所以,不要轻易相信日本现在是“和平国家”的说法,孙逸仙、鲁迅先生当年盘桓于日本时感受到的和平气息也很浓。

  1913年孙逸仙在神户向日本民众演讲时,还热切冀望崛起的日本能成为“东方王道的干城”,但后来的日本不但突破了孙先生不做“西方霸道的鹰犬”的底线,干脆以其特产的军国主义霸道成了凌|辱中国最甚的急先锋。

  1945年日本是战败了,但像“卧薪尝胆”、“东山再起”、“卷土重来”这样的中国成语典故,日本人总是比中国人体验更为深切。

  不过很可惜,他们碰到了一个比日本人更熟悉日本人的中国人,张汉卿。

  他在带领中国人民从一个贫穷、落后、孱弱的旧中国快步走向新中国的路途中不但成功地让中国人活得有奔头,还顺带着打断了日本人的脊梁。第3军败而复胜,临津江边数千具尸体可以做证。更关键的是,这一仗在日军的心目中有个不停止的阴影,那就是人民军的火力,太猛了。

  久迩宫邦彦王司令官无法理解,一个联队竟然在人民军的打击下没有焚烧军旗的时间,这是什么样的节奏!他开始对战事的结果悲观了。这么一个好的计划,集三个师团的力量,竟然不能歼人民军大部,反而被其反败为胜,这个仗还怎么打!

  要知道这三个师团算是日本国内一流的主力部队了,无论从装备还是人力都是日本最好的。而对方只是36个军中的普通一个,真正的5个主力军才刚刚在东、西海岸和日军交手,但初步回馈是,相当难缠。

  第一次,久迩宫邦彦王司令官萌生退意。 

  请收藏:https://m.wan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