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74章 和德国全方位的伙伴关系_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或者成品。在中国军工崛起的道路上,它功不可没。

  当然它也发了大财,这纯粹是一种交易。

  1921年5月20日时,中德签署《中德协议》,它的重要意义在于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平等互惠的贸易条约,对张汉卿指导奉系的经济发展政策有重要影响。在这个协议中,德国对进入市场的可行性进行周密的规划,把在中国的经济利益拓展建立在长远而大规模的投资基础上。

  通过当时的德国军工联合体----德国国防军与全德工业联合会的不懈努力,变成中国振兴计划与德国经济利益紧密结合于一体。

  1919~1922年,东三省最大的贸易伙伴不是近在咫尺的日本而是德国,德国的油脂工业原料几乎完全依赖东北的大豆出口。到人民党完全执政的1923年,德国与中国的贸易额为亿美元,而同日本的贸易额则下降为亿美元。

  德国工业对于中国出产的钨砂、锑、锰、锡、猪鬃和桐油也有大量需求。

  以钨为例,德国是中国钨砂的主要进口国之一,从魏玛时期起德国就已通过民间贸易的方式从中国进口钨砂,在1920年代便已是中国钨最大的买主,至30年代,钨砂矿成为中德贸易中至关重要的战略物资。

  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德国从中国进口的钨砂矿数量增长了四倍多,其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其它商品,钨砂价格指数的上升速度也很快,十年增长了倍,这是其它商品所无法相比的。这近二十年期间德国进口的中国钨砂数量呈持续上升趋势。

  请注意,钨是在军事上是制造穿|甲弹头、枪炮的发射管的必备;在民用上,金属加工领域的刀具材料高速钢就是钨合金。

  一批德国政|府委派的外交官积极参与中德的各类贸易和经济合作,甚至有人数次前往华南江西、广东地区考察重要战略资源钨、镊、锡等矿产的生产,并主导了中国向德国所下的军事采购计划。

  凭心而论,德国卖给中国的武器装备虽然价高但质地优良。更多的德国军事教官为人民党军官团轮训制定具体教程并亲自参与讲解,当然同时他们也积极为德国政|府服务。

  由于德国马克的飞速贬值,和中国货币的信用问题及国内市场货币多样化的现状----基本上国内“袁大头”和张作霖起家的“奉天券”处在同一价值,双方商定中德经济贸易主要用以物易物的形式完成。

  对两国现状来说,这无疑是最好的办法。

  1924年8月23日,中国财政部长张振鹫与德国合步楼公司(HAPRO,原名HandelsgesellschaftFurIndustrielleProduckte,是一家具有军方背景的私营企业)在庐山的牯岭签订了《

  请收藏:https://m.wan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