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55章 趁热打铁_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时还费了偌大的功夫才渐次让大家认可的。

  何况就孙岳、张之江本人也不愿意突然有一个人来掣肘他们的指挥体系,他们只是倾向于国民党,但还不至于向孙逸仙个人效忠。

  再说他们和孙逸仙的亲近关系,远不如后者想派进国民军内的一些人来得大:廖仲恺、汪精卫、邓演达…这支国民军是他们的政治生命,谁敢保证当军队控制在国民党手中后自己会得到怎样的下场?所以自他们始,就对这个政治部的架构进行了无声的抵制。

  这正是张汉卿所预料的。政工人员进入军队虽然是时代的潮流,但也要因时制宜。想不费吹灰之力控制一支别人的军队,孙大炮的妄想症又来了!不过这正是他想要的。

  长官的意思,久跟他们的下级军官怎么不清楚?身为国民党员或表态拥护孙逸仙的孙岳、张之江等人不好明着反对,作为部下怎能不为长官分忧?不约而同地,政治部在两支国民军都遇到坚决的抵制,没了老上司的冯部还出现了一次小范围的哗变。

  这让经历过多次兵变的孙逸仙大为紧张,他不得已撤回政治部,并派人向国民军说明初衷,为此折腾了好长时间。

  在这期间,张汉卿却趁机收拢了在中央的权力。

  因为各个委员会中人员的混杂,处理政事极受烦扰,在维持了一个月之后,张汉卿决定把当初的这些委员会变成一个纯咨询的机构,另起炉灶,建起了为数众多的内阁各部。

  与之前不同的是,各部的主官不称总长而称部长,而多数总长职务,都是由原先对应部门的东北“国家统一委员会”下属各部的“总厅”长直接接任。因为这套制度在东北已经成型,所以接掌起来轻车熟路…

  民国时的部并不多,一届内阁多数只有不到十人,各种权力基本下放到各省。可是张汉卿现在的部,是之前的几倍之多,除了之前必备的外交、财政、交通、教育、司法等部外,他拆分了之前一些比较大的部门,如农商部拆分成农业部、水利部、商务部等。

  此外,增加了许多新的部门,有些闻所未闻,但又似十分合理:民政部、卫生部、文化|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监察部、科技部、工业部、国土资源与环境保护部、审计部、民族事务部、人事与公务员部…基本上各司其职,国家的职能能想到的基本上都包涵了。

  此外还有一个海关及移民部比较亮眼。海关好理解,移民就有些让人不解了。

  但是经过解释就容易理解了:东三省的民众,半数以上都是关内移民过去的;随着蒙古的收复,以及将来完全恢复新疆、西藏等地的主权治理,人巨少地巨多的现状也需要国家予以一定的移民处理,以“充实”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减少离心力…

  此外,

  请收藏:https://m.wan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