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1章 收敛_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师终于顺利去奉天报到,这让他还算有点慰藉。不过后来蔡锷责怪他为什么不请他出面?以他的人脉,如果出口,这点小事唐在礼不一定会拒绝,张汉卿就可以直接达成目标。为什么非要绕这么一大圈子、搞出这么大的动静呢…

  事已到此,张汉卿也无法懊悔了。老袁发话,就是忍,也要忍受几天在北大求学的日子。可能老袁只是场面上说说,但自己不能不当一回事不是?毕竟人家是总统耶!

  张汉卿知识水平不敢说全能,但比起这时代的绝大多数人来说还是超前一大截的。无论从知识面的扩张程度、学科的交叉发展程度、工作经验的丰富程度、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卓越见识方面,都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即使是后世名声显赫的北大,在他眼里也只是消遣度日的过场。

  还因为他读的是预科…

  穿越前的中文系本科学历,让他接触国学基本上毫无压力;他的英文水平是不用讲的;物理化学绝对炸翻天,要知道在他后世所学过的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目前还有好多个没有找到呢。

  在这个时代,有名有姓的军阀,一般都会把儿子送到各地的军校读书,要么是各省的陆军小学或陆军中学等。混毕业后在军队里快速晋升,然后再保送到中|央陆军大学里“深造”,以图混得更高的学历便于之后晋升更高的职务。像张汉卿这样的军阀后代来北大“读书”的不敢说没有,但罕见是真的,反正张汉卿没见到一个类似他的这种情形的。

  由于此前挂着辜疯子的“不记名弟子”的名头,张汉卿在校园里活得很惬意:本来就没打算混一张文凭,他也不拘泥于按部就班地上课,而是有选择性地插班听讲。这样的好处是使他的短期北大求学生涯不但没有白混,而且还认识了一大批不同背景的学生。

  像高他一届的预科生吴家象,是1914年入的北大,因为成绩优秀,后来备受蔡元培赏识。吴是激进青年,主张对日强硬,这一点和张汉卿有共同语言。而且两人都是辽宁人,在地域上有先天的亲近。在年轻时经历过不成功的抑制日货行动后,吴家象转而对国人的不能抱团有极度的愤慨。在讨论中国如何自强时,他对张汉卿提出的筹建一个致力于民族解放和国家兴旺的政党表示认同,也欣赏张汉卿对关于这个党如何领导中国的事业的宗旨和组织架构所做出探讨。

  这个时代建个党也并不是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民国即初,便有许多团体为了达成各自的政治诉求而成立了许多党派,如共和党、自由党、社会党、统一(国民)党等,还不算占有主导地位的国民党和后来异军突起之共*党。

  这些党派或只是政治傀儡,或侧重务虚而不握有实权,或名声不彰口号不响没有

  请收藏:https://m.wan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