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96章 赢家_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积极南征。怎知湖南前线发生了变化,自己的大将吴佩孚却拒绝作战,且和南军成立了停战协议,而这次的天津会议却把副总统留给征南有功者,张作霖在旁虎视耽耽。天津会议一致决议劝告曹锟南下立功。曹锟一方面舍不得放弃副总统位子,另一方面又接到吴佩孚密电,阻止他南下,使他真是进退两难。

  此时曹锟深深觉得自己是被骗了,因为他如果真的南下,则张作霖一定乘机深入北京政权,张作霖是他最大的威胁,有取副总统的野心,同时也是除他以外唯一的人选。所以当段祺瑞派花车接曹锟赴京详谈时,曹竟予以拒绝。

  直系大佬反目后,段祺瑞北京政|府实力大损。为了抚慰张作霖,防备后院起火,于是任命张作霖为东三省巡阅使,当然张作霖劫军火之事段系人马更不会也不敢提。

  此职等于是前清时代东三省总督一职的复版,可以总揽三省兵马大权,而就实际势力来讲,张作霖担当的东三省巡阅使权力远在东三省总督之上。这一职务的任命,使张作霖拥有了对东三省合理合法的控制权。

  此事件对张汉卿直接的影响是,他这次的“少帅”之名才真正的名副其实:民国初把督军称之为“帅”,巡阅使才能称之为“大帅”,相对而言,巡阅使公子才是真正的“少帅”。

  在这次天津会议中讨论对南作战时,谁在先谁在后也各有歧见,张作霖既然以“打手”姿态出现,各省军阀就主张以奉军为前方主力,以代替在前线按兵不动的直军。但是张作霖当然不肯这么做,他建议把奉军当做各路战线的总预备部队,随时应援前方。

  这当然遭到其它军阀的反对,这等于消耗了别系的力量,再由奉军前往接收,大家都不是傻子,谁肯这样干?因此这个问题大家便牵延不决,你推我赖。各省军阀在此期间,唯一一致的是向北京政|府索取军饷,他们开出来的数目是1500万元。

  没有钱当然不能打仗,于是段内阁便忙于在“钱”上面动脑筋。于是,这次的天津会议虽有张作霖亲自参加,却仍无结果----但这是张氏父子所想要的结果,也是最好的结果。虽然张作霖把支持南下的声音叫得震天响,在明面上也没有人怀疑这位老兄的诚意。

  财政总长曹汝霖建议发行金币券亿元,向朝鲜银行借款8000万元作为三分之一的准备金。金币券代表的货币是二分之一美金,成立币制局为发行金币券的监督机关,另设贸易公司经营发行及国际汇兑业务。段采纳了这个建议,拟就发行金币券条例,请冯国璋公布施行,而冯又一次拒绝盖印。

  但冯总统终于在8月9日召集各部总长和中交两行负责人在公府举行会议,讨论发行金币券问题。曹汝霖

  请收藏:https://m.wan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